電子發燒友網綜合報道 光刻膠作為芯片制造光刻環節的核心耗材,尤其高端材料長期被日美巨頭壟斷,國外企業對原料和配方高度保密,我國九成以上光刻膠依賴進口。不過近期,國產光刻膠領域捷報頻傳——從KrF厚膠量產到ArF浸沒式膠驗證,從樹脂國產化到EUV原料突破,一場靜默卻浩蕩的技術突圍戰已進入深水區。
例如在248nm波長的KrF光刻膠武漢太紫微的T150A膠以120nm分辨率和93.7%的良率通過中芯國際28nm產線驗證,開創了國內半導體光刻制造的新局面。
恒坤新材的KrF膠已覆蓋7nm工藝,500噸年產能可滿足10萬片晶圓需求,其安徽生產基地的擴產,標志著國產替代從實驗室走向規模化量產的質變。
徐州博康攻克14nm濕法光刻膠技術,具備干法ArF及濕法ArF光刻膠技術能力,其干法ArF可應用于90nm/65nm/55nm節點,濕法ArF可應用于40nm/28nm節點,并積極開發14nm及以下工藝節點的濕法ArF光刻膠材料。
而在更艱難的193nm ArF光刻膠領域,南大光電成為破局者。其干式ArF膠缺陷率控制在0.01個/cm2,浸沒式膠完成配方定型,良率從初期不足40%提升至60%。盡管與國際85%的良率仍有差距,但這一突破已使國產ArF膠在長江存儲、中芯國際等產線實現30%的國產化滲透。
彤程新材導入多款高分辨KrF、ArF光刻膠等產品在客戶端驗證并陸續通過認證,其ArF光刻膠已開始銷售,還實現光刻膠溶劑自產。
光刻膠的自主絕非單點突破。其成本50%集中于樹脂,而八億時空的百噸級量產產線將樹脂純度提至99.999%,金屬雜質低于1ppb,直接拉低國產膠成本20%。
而上游溶劑環節,怡達股份的電子級PM溶劑全球市占超40%,打破日本關東化學壟斷,與南大光電合作開發的配套試劑,讓光刻膠從單一產品升級為系統解決方案。
當然,需要看到的是仍落后國際15年以上,目前久日新材攻克EUV光刻膠核心原料光致產酸劑技術,打破日本20年壟斷,為光刻膠性能提升奠定基礎,但但匹配ASML設備的工藝調試因設備禁運舉步維艱。
ArFi浸沒式膠的良率波動,迫使晶圓廠承擔單次驗證超千萬元的成本,客戶認證周期長達18-24個月。同時高端樹脂30%依賴日本進口的現狀,提示著供應鏈安全仍然高懸在頂。
在全球光刻膠市場中,日美企業的壟斷地位依然穩固,日本的JSR、東京應化、信越化學及富士膠片四家企業占據全球70%以上的市場份額。
但國產光刻膠的發展前景依然廣闊。隨著 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對半導體芯片的需求持續增長,將帶動光刻膠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
小結
國內企業在技術創新、產能擴充的基礎上,憑借成本優勢與本土化服務優勢,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在全球光刻膠市場中占據更重要的地位,推動我國半導體產業朝著自主可控、高質量發展的方向不斷邁進 。
-
光刻膠材
+關注
關注
0文章
3瀏覽量
6634 -
光刻膠
+關注
關注
10文章
339瀏覽量
3093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針對晶圓上芯片工藝的光刻膠剝離方法及白光干涉儀在光刻圖形的測量

用于 ARRAY 制程工藝的低銅腐蝕光刻膠剝離液及白光干涉儀在光刻圖形的測量

低含量 NMF 光刻膠剝離液和制備方法及白光干涉儀在光刻圖形的測量

減少光刻膠剝離工藝對器件性能影響的方法及白光干涉儀在光刻圖形的測量

光刻膠剝離液及其制備方法及白光干涉儀在光刻圖形的測量

光刻膠成為半導體產業的關鍵材料
光刻膠的主要技術參數

一文解讀光刻膠的原理、應用及市場前景展望

一文看懂光刻膠的堅膜工藝及物理特性和常見光刻膠
國產光刻膠通過半導體工藝量產驗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