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這句任正非的經典名言,如今正在被馬云付諸實踐。
這是阿里云與國家天文臺合作以來的又一重要進展,中國在探索廣袤宇宙的道路上又進了一步。
說到這里,很多人可能會一頭霧水,FAST究竟是什么?
FAST,是中國自主研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英文簡稱。如果你對FAST感到陌生,那么它的另外一個名字,你一定耳熟能詳。
寬容創新、接納創新、推動創新,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另一個新常態。在創新發展、科技強國的大方針下,一大批擁有重大科技成果的“國之重器”相繼問世。
其中,我們耳熟能詳有“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等。
而FAST,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國“天眼”!
匠心二十余載,他成就中國“天眼”
“天眼”工程,不僅是國人熟知的“國之重器”,更是中科院高度重視的九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
而說到“天眼”,就不得不提它的締造者,被譽為“天眼之父”的南仁東。
1994年,當馬云還在為生計東奔西走的時候,自西雅圖的外教比爾跟馬云聊起了互聯網,開啟了馬云互聯網創業的決心。
同樣是1994年,50歲的天文學家南仁東提出了中國“天眼”的構想,為夢想展開人生最后一搏,同時也開啟了中國仰望星空的夢幻征程。
作為“天眼”工程的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從FAST的選址、立項、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到攻克索疲勞、動光纜等一系列技術難題,南仁東一直奮戰在最前線,承擔著祖國賦予他的重任。
胼手砥足22年,在南仁東的帶領下,科研團隊在西南連綿的大山里翻山越嶺,克服無數艱難險阻,通過一磚一瓦,終于在2016年9月,建起了讓世界矚目的國之重器——“中國天眼”FAST望遠鏡。
可惜,天妒英才,經過22年的努力,“天眼”終于建成,但南老先生沒有能等到它產出科學成果的那一天,在“天眼”建成一周年之際,南仁東先生因病與世長辭。
踏平坎坷艱難尋它,埋進深山志在高遠。
南老先生生前影像資料
南老先生雖然走了,但卻給我們留下了世界科技工程史上的曠世杰作——“天眼”,讓國人擁有了足夠的勇氣和自信,在仰望星空的征程中大膽前進。
曠世杰作 中國“天眼”
中國“天眼”
自古以來,人類從未停止探索星空的腳步。隨著科技進步,傳統的光學天文望遠鏡無法滿足科研需求。
二戰之后,得益于大批退役雷達"軍轉民用",射電天文技術開始發展,射電望遠鏡應運而生。
射電望遠鏡重要的特點在于,它沒有高高豎起的望遠鏡鏡簡,由天線和接收系統兩大部分組成。
雖然工作方式與雷達不同,但為了便于理解,我們可以將射電望遠鏡比作是一個巨大的雷達,通過接收來自遙遠天體的微弱射電信號,進行分析。少數射電望遠鏡還具備主動發射天文信息的能力。
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取得了四項非常重要的發現:脈沖星、類星體、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星際有機分子,都與射電望遠鏡有關。
在中國“天眼”誕生之前,最為著名的射電望遠鏡,要數美國的阿雷西博望遠鏡。
阿雷西博望遠鏡
1974年,阿雷西博望遠鏡向距離地球25,000光年的球狀星團發送了二進制數字信息,包含DNA、人的外形、太陽系組成等信息,以期被地外智慧生命所接收。
阿雷西博望遠鏡直徑達350米,一度被譽為世界上最強大的雷達,甚至被列入人類20世紀十大工程之首。壯觀的外形,成為許多科幻電影里的拍攝場景。
而隨著中國“天眼”的誕生,阿雷西博望遠鏡統治50多年的多項“第一”頭銜,落在了中國身上。
其實,如果我們把射電望遠鏡比作雷達,就容易理解,阿雷西博望遠鏡被“天眼”超越的原因了。雷達的面積越大,那么它探索信息的范圍也就越大;雷達越靈敏,那么其探索信息的空間距離就越遠。
在口徑上,中國“天眼”建設面積約有30個足球場大小,口徑達到500米,為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靈敏度方面,“天眼”與德國波恩望遠鏡相比,靈敏度提高約10倍;與阿雷西博望遠鏡相比,綜合性能提高約10倍。
因此,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天眼”正式建成落地之后,不少專家表示,“天眼”將在未來20~30年保持世界一流設備的地位。
乃至于全世界的天文學家們寄希望于“天眼”或許能找到外星人,并解開宇宙起源之謎。國際科研項目SETI的首席科學就曾向我國提出合作搜索外星人信號的愿望。
當然,“天眼”除了具有重大的科研意義,在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一點,不用過多贅述。
因此,當“天眼”聯手阿里,中國航天科技即將邁向一個全新的階段。
強強聯手 天文革命
“天眼”,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超級工程",能夠接收137億光年以外的電磁信號,觀測范圍可達宇宙邊緣。
5月初,FAST首次發現的毫秒脈沖星得到國際認證,中國射電天文科研能力已躋身世界前列。
在擁有極強的觀測能力后,海量的天文數據,如何做到實時上傳、存儲,快速讀取、分析,就成為影響科研質量的關鍵因素。
互聯網發展至今,我們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然而,早在10多年前,天文學就已經進入的大數據時代。
眾所周知,就連最簡單的天文長度單位,都是以數光年、數萬光年來計量,所以天文領域海量的數據,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國家天文臺表示,早期“天眼”一秒鐘產生的原始數據就高達38GB/秒,一天能達到3283TB的數據量。即使經過后期壓縮處理,每天仍能產生547TB左右的數據量。
每秒38GB是什么概念,簡單比喻,一臺普通的電腦,存儲不到一分鐘時間,硬盤就已經滿了。而這,僅僅是“天眼”一秒鐘產生的數據量。
因此,海量的數據分析處理起來,就需要強大的計算能力。面對如瀑布般傾瀉的數據,國家天文臺選擇了阿里云,足以看出阿里在云計算領域的強大實力和領先地位!
其實,在“天眼”落地后不久,國家天文臺就向阿里云伸出了橄欖枝。雙方在2016年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成立天文大數據聯合研究中心,共建了虛擬天文臺。
不過,這一次,阿里云則將實打實的與“天眼”合作,為“天眼”提供端到端的計算、存儲解決方案。這與其說是與“天眼”合作,更像是“天眼”給予阿里云的一項挑戰!
馬云曾經說過,阿里巴巴早已超越一家公司,已是一個經濟體。公司以自己利益為主要考慮,而經濟體則要多得多的擔當社會責任。它不是規模的差別、不是利潤的差別,而是擔當和責任的差別。
阿里云聯手“天眼”,能碰出什么樣的火花,值得期待。
腳踏實地 仰望星空
就在阿里聯手“天眼”之際,在祖國大地的上空,又傳來了喜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30日傳出消息,全球首顆低軌導航增強衛星投入商業化運行。
據悉,低軌導航增強是對北斗系統及地基增強系統的重要補充系統,滿足海洋、偏遠山區等地基增強系統無法覆蓋區域的高精度導航定位應用需求。
除了在極端地區輔助精準導航外,其另一重要意義在于幫助我國無人駕駛技術的推進。
為什么這么說?
無人駕駛是進入物聯網時代的重要標志,但想實現無人駕駛需要具備三個條件:信息快速傳輸、智能駕駛技術、目標精準定位。
信息快速傳輸方面,以中國移動、華為為首的中國企業,在5G領域已經取得了全球領先的地位;
智能駕駛技術方面,百度、京東等巨頭的研究成果有目共睹;
但在目標精準定位方面,光靠地上基站,是無法完全覆蓋極端地區的。它需要的,是我們頭頂的這片星空。
因此,隨著未來經濟的發展,我們會愈發發現,浩渺的太空不僅僅是哲學家、科學家探索我們從哪來、到哪去的哲學命題,更是開啟未來世界人類文明的關鍵鑰匙。
但是,唯有腳踏實地,才能仰望星空。
付出艱辛,才能成就科技強國;
跨過風浪,方能擁抱星辰大海。
加油,中國!
-
fast
+關注
關注
0文章
34瀏覽量
11213 -
阿里云
+關注
關注
3文章
980瀏覽量
43266
原文標題:阿里聯手“國之重器”,這一次,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文章出處:【微信號:Interflow-Platform,微信公眾號:WPR】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端到端在自動泊車的應用
![<b class='flag-5'>端</b><b class='flag-5'>到</b><b class='flag-5'>端</b>在自動泊車的應用](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2/E2/wKgZO2diRF-AYT7oAAA_cU63t7w438.png)
AMD攜端到端AI解決方案亮相2024進博會,全面賦能新質生產力
![AMD攜<b class='flag-5'>端</b><b class='flag-5'>到</b><b class='flag-5'>端</b>AI<b class='flag-5'>解決方案</b>亮相2024進博會,全面賦能新質生產力](https://file1.elecfans.com/web1/M00/F4/6A/wKgaoWcq_JCAciStAAOU0-IKKnU963.png)
智己汽車“端到端”智駕方案推出,老司機真的會被取代嗎?
![智己汽車“<b class='flag-5'>端</b><b class='flag-5'>到</b><b class='flag-5'>端</b>”智駕<b class='flag-5'>方案</b>推出,老司機真的會被取代嗎?](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B/65/wKgaomchj_GANIIiAARrw8JBsJU414.png)
Mobileye端到端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深度解析
![Mobileye<b class='flag-5'>端</b><b class='flag-5'>到</b><b class='flag-5'>端</b>自動駕駛<b class='flag-5'>解決方案</b>的深度解析](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9/A2/wKgZomcQaaaAVYDPAAE-svV5i00048.png)
龍智Atlassian ITSM解決方案、云遷移解決方案詳解:高速ITSM實施+端到端的云遷移服務
![龍智Atlassian ITSM<b class='flag-5'>解決方案</b>、<b class='flag-5'>云</b>遷移<b class='flag-5'>解決方案</b>詳解:高速ITSM實施+<b class='flag-5'>端</b><b class='flag-5'>到</b><b class='flag-5'>端</b>的<b class='flag-5'>云</b>遷移服務](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5/2B/wKgZombXupWAGjP7AACOtd_38xk847.png)
廣和通端側AI解決方案驅動性能密集型場景商用型場景商用
廣和通端側AI解決方案驅動性能密集型場景商用型場景商用
![廣和通<b class='flag-5'>端</b>側AI<b class='flag-5'>解決方案</b>驅動性能密集型場景商用型場景商用](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8B/24/pYYBAGPBIIyADibSAACSf3GntcU919.png)
廣汽豐田攜手Momenta推出端到端全場景智能駕駛方案
華為IPv6+端到端解決方案通過信通院IPv6+ 2.0 Advanced測試評估
![華為IPv6+<b class='flag-5'>端</b><b class='flag-5'>到</b><b class='flag-5'>端</b><b class='flag-5'>解決方案</b>通過信通院IPv6+ 2.0 Advanced測試評估](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6/52/wKgZomZGupeAM7l5AABsx7rxftQ767.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