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linx 全新 16 納米及 20 納米 UltraScale? 系列基于首款架構,不僅覆蓋從平面到 FinFET 技術乃至更高技術的多個節點,同時還可從單片 IC 擴展至 3D IC。在 20 納米技術領域,Xilinx 率先推出了首款 ASIC-Class 架構,不僅支持數百 Gb 級的系統性能,在全線路速度下支持智能處理,而且還可擴展至 Tb 和 Tf 級別。在 16 納米工藝方面,UltraScale+ 系列將全新存儲器、3D-on-3D 和多處理 SoC (MPSoC) 技術進行完美結合,可實現領先一代的價值。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以太網
+關注
關注
40文章
5476瀏覽量
172981 -
存儲器
+關注
關注
38文章
7538瀏覽量
164552 -
賽靈思
+關注
關注
32文章
1794瀏覽量
13160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工業以太網的應用場景分析
、濕度、震動和電磁干擾。 實時性 :工業以太網支持實時通信,確保數據傳輸的低延遲,這對于需要快速響應的自動化系統至關重要。 兼容性 :工業以太網與標準以太網兼容,可以無縫集成到現有的I
以太網的傳輸介質和工作模式
以太網是一種廣泛應用的局域網(LAN)技術,它通過特定的傳輸介質和工作模式,在多個設備之間高效地傳輸數據。本文將從以太網的傳輸介質和工作模式兩個方面進行詳細闡述,幫助讀者深入了解
以太網端口的類型和特性
以太網端口,即以太網接口,是網絡中用于連接設備并進行數據交換的端口。它基于IEEE 802.3標準,并使用以太網協議進行數據傳輸。以太網端口在局域網
X1G004481000300低功耗晶振以太網PHY芯片的關鍵核心
以太網PHY芯片時鐘設計,為保證射頻拉遠單元(RRU)以太網PHY芯片高可靠性,一般選擇精度±50ppm(含)以內25MHz有源晶振,同時為滿足系統低功耗設計需求,V
發表于 08-05 13:59
?0次下載
車載以太網與傳統以太網的區別
車載以太網與傳統以太網在多個方面存在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主要體現在傳輸速率、實時性、可靠性、物理層標準、應用場景以及技術發展等方面。
以太網要怎么連接
以太網連接是現代計算機網絡通信中最為基礎和重要的環節之一。它利用以太網電纜和網卡等硬件設備,將計算機或其他設備連接到網絡交換機或路由器上,從而實現與其他設備或互聯網的通信。以下將詳細介紹以太網連接

什么是工業以太網?有何特點?
工業以太網(Industrial Ethernet)是一種專為工業環境設計的以太網技術,它具有高可靠性、高實時性、高穩定性和高安全性等特點。與傳統的以太網相比,工業以太網更加適合在惡劣
工業以太網和普通以太網區別在哪
工業以太網和普通以太網是兩種不同的以太網技術,它們在設計、性能、應用和可靠性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本文將詳細介紹這兩種以太網技術的區別。 設計差異 工業



請問STM32L4系列哪個型號集成以太網收發器包含以太網功能?
準備學習st以前都是用的飛思,所以不熟悉。請問 STM32L4系列 哪個型號集成以太網收發器包含以太網功能,以及有I2S功能,謝謝!
發表于 05-13 06:37

工業以太網的基本原理及優勢
的應用前景。 一、工業以太網的基本原理 工業以太網基于標準的以太網技術,通過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網絡層的協議規范,實現設備間的數據傳輸和通信。其核心技術包括實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