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許多文章寫《復仇者聯盟 4》時,都會提到豆瓣評分 9.2、豆瓣評分 8.9、豆瓣評分跌落……
自媒體《復聯4》文章題目都會提到豆瓣評分
而那些寫電影的文章,更是有數不勝數的標題包含了“豆瓣評分 xx”,想借此吸引用戶。
從這點來看,不溫不火的豆瓣似乎并沒有沒落,一直是電影“最具有參考價值的評分”。
但是,因為豆瓣的“權威性”,它也受到了許多指責與謾罵。
比如年初的“流浪地球評分事件”,當貓眼和淘票票的評分都超過 9 分時,豆瓣評分卻從 8.5 分一路下滑到了 7.9 分。
網友開始質疑豆瓣,稱評分中出現許多評論五星改一星但點贊數量卻不變,更有傳言說有水軍收錢在豆瓣刷差評。
于是豆瓣被推倒了風口浪尖上,App 被不少喜愛《流浪地球》的用戶在應用市場打了一星。隨后,豆瓣對此進行了回應,并對產品的相關功能進行了優化。
可見,豆瓣處于長期“佛性”的狀態,難得火爆也是被罵。但即使是這樣,2005 年 3 月 6 日誕生的豆瓣也始終沒有死,為什么呢?
我認為一方面是豆瓣作為“評分工具”具有影響力,另一方面豆瓣是許多用戶的“精神角落”具有凝聚力。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來聊聊豆瓣是如何成為國內影響力最大的“評分工具”的,以及為什么能夠成為那么多人的“精神角落”。
1
豆瓣如何成為有影響力的“評分工具”?
就像大家想了解化妝、護膚知識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小紅書一樣,大家在看電影評分時想到豆瓣,是因為豆瓣的評分(內容)足夠多,足夠優質,足夠客觀。
那么豆瓣是怎么形成這樣的定位的呢?我認為主要有 2 個方面。
1)足夠數量且優質的用戶沉淀
如今以電影著稱的豆瓣,最初的功能其實只有“豆瓣讀書”,用戶可以看書評,發表書評,標記想看的書。
不到 2 個月,因為小組“愛看電影”發展迅猛,豆瓣很快開通了電影類目,并漸漸形成了后來居上之勢。
如今的“愛看電影”小組
我們來看看豆瓣是如何沉淀早期用戶的。
首先,豆瓣本身的定位是獨創且有特色的。創始人阿北解決了讀書、看電影人群的痛點:
豆瓣幫助你通過你喜愛的東西找到志同道合者,然后通過他們找到更多的好東西。
即便是很生澀的書,你也能在豆瓣找到同道中人,無論多匪夷所思的愛好,你也能在豆瓣小組中發現同好。
其次,豆瓣的早期推廣做得很到位。豆瓣上線后不久,就在《讀書》和《萬象》等高端讀書類雜志上打廣告,吸引到了精準的目標用戶,這些用戶本身素質較高,且生產內容的意愿更高。其中還有不少用戶幫豆瓣在 blog 自發傳播。
再次,豆瓣在創立之初就有個性化算法推薦,現在“爛大街”的做法在 2005 卻僅有豆瓣一家。借此,豆瓣可以根據用戶評論、收藏等行為采集到用戶的喜好信息,從而能夠向用戶精準推薦內容,進一步留住用戶。
最后,豆瓣的商業化足夠慢。豆瓣之所以能在早期形成精英化的社區氛圍,就是因為沒有太多資本的干擾,能夠讓用戶信任并喜愛。
以上這四點,幫助豆瓣沉淀了足夠多數量的優質用戶,并且逐漸讓大眾建立了對豆瓣的認知:文藝青年聚集地。
到 2009 年,豆瓣用戶規模達到了千萬級別;截至 2013 年,豆瓣注冊用戶高達 7900 萬,月活達到 2 億。
雖然之后豆瓣在移動化的過程中表現并不好,導致用戶數量不斷下降,但是大眾對豆瓣的認知始終沒有變化,而這樣的認知也讓大家進一步相信:豆瓣電影的評分是高標準的。
2)相對客觀的評分機制
豆瓣的電影評分具有影響力除了用戶足夠優質之外,還離不開它的評分機制。
阿北曾在《豆瓣電影評分八問》中提到,豆瓣有“一億多人的”大眾評審團,可以給看過的電影打一到五星(一人一票),然后豆瓣算出 1~10 分的評分,并且有程序排除“非正常打分”的賬號。
這樣的評分機制跟“專家評審團”和“大眾評審團”共同打分不太一樣,用阿北的話來說就是:
盡力還原普通觀影大眾對一部電影的普通看法。
不過基于目前淘票票、貓眼甚至各個視頻網站愛奇藝、優酷等都是類似的評分機制,豆瓣評分相對值得信賴的原因還是刷分難度高,水軍影響小吧。
綜上,豆瓣評分有影響力主要是因為其在大眾心目中“高標準評分”的定位,其次是相對客觀公眾的評分機制。
2
為什么大家都愿意到豆瓣標記評分?
豆瓣早已不是過去那個文藝青年的豆瓣,現在及未來的豆瓣要想繼續保持評分的“權威性”,需要吸引更多人進行內容生產。
這些年來,盡管各種社區類、社交類 App 層出不窮,豆瓣始終沒有被誰替代,也一直在吸引越來越多的用戶到豆瓣生產內容。
豆瓣究竟有什么魅力?作為豆瓣的重度用戶,接下來我想談談,它是如何讓我“中毒”的。
1)文藝版小紅書,用“標記”培養用戶習慣
豆瓣的評分,離不開豆瓣用戶的“標記”行為。如果沒有用戶去“標記”書影音,它就無法形成分數。
豆瓣的打分功能是這樣的,當用戶看過一部電影之后,可以打開電影的詳情頁,點擊“看過”,然后打分和評價。這個功能,我們把它稱為“書影音標記”。除了打分功能之外,豆瓣的書影音標記還包括“書影音檔案”和“月度小結”。
經過幾次改版,這個功能已經非常成熟了。我們套路編輯部的小伙伴,在我安利了這個功能之后,就下了豆瓣 App 瘋狂標記......
為什么豆瓣能持續吸引用戶去標記呢?不得不承認,豆瓣是一個很懂人性和心理學的 App。
① 賦予用戶記錄的儀式感
對于豆瓣用戶來說,給電影打分就意味著給自己標記,記錄下自己“看過”的電影和書籍。在用戶標記“看過”之后,豆瓣會提示用戶這是他看過的第幾部電影。
記錄本身就是一種儀式感,這也是人們喜歡用手賬記錄生活的原因。另一方面,標記之后顯示的“+1”和“看過的第xx部(電影)”,其實也是一種儀式感,能夠給人一種達成成就的感覺。
② 給用戶一個“自我鏡像”
書影音檔案記錄了用戶在豆瓣上標記過的全部書籍、電影和音樂,能夠全面地體現了用戶的觀影、閱讀、聽歌喜好,以及記錄用戶觀影、閱讀、聽歌的時間軸。
書影音檔案就像是一個鏡像,讓我們能夠站在第三人的角度看到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夠更加了解自己。
最吸引我去豆瓣標記的原因是,豆瓣每個月都會給我生成書影音的月度小結,記錄我這個月看了多少本書、多少部電影,都是什么類型的。
月度小結,其實跟我們熟知的網易云音樂、支付寶年度報告很像,只不過,“月度小結”把時間周期縮短了。
它們背后的原理是一樣的,幫助用戶記錄生活,給用戶提供了一個查看“自我鏡像”的機會。每個月我都可以回過頭看看這個月過得怎么樣,有沒有虛度時間。
對于,月度小結“成績”優秀的同學來說,這也是一種社交貨幣,能夠激發他們的榮譽感,然后轉發到其他社交平臺進行傳播。
2)興趣社交的鼻祖,內容讓用戶產生鏈接
作為一個內容社區 App,留存是非常重要的。畢竟,你不留,我不留,豆瓣評分沒法有......而社交關系,恰恰又是社區留存一個非常好用的方式。
豆瓣,可以說是興趣社交的鼻祖了,它會根據用戶生產的內容,給用戶推薦興趣相同的好友,讓用戶產生鏈接。
在豆瓣,用戶的內容生產主要分為 2 個部分,一是標記評分,二是話題討論。
① 標記評分,用興趣愛好找到同好
前面不是說過嘛,豆瓣會根據用戶的“標記”生成書影音檔案。只要我打開其他用戶的個人主頁,就可以看到我跟 TA 有多少個共同愛好,也能夠看到 TA 最近看過什么電影,做何評價。通過這些,我就能大概判斷,我跟 TA 是不是真的能夠產生“興趣社交”。
② 話題討論,找到有趣的靈魂
話題討論是很多社區 App 都有的功能。我不能說豆瓣的話題做得有多出色,但起碼話題都能讓用戶產生表達欲望,生產內容的門檻也不高。
豆瓣有一個“推薦”功能,它會根據我關注過的話題,給我推薦友鄰發布的有趣的相關內容。當一條內容引起我的注意時,我就會點開友鄰的個人頁面,查看 TA 的興趣愛好。
不得不說,豆瓣的算法推薦還是蠻厲害的。它給我推薦的內容,每一條都特別對我的胃口......
這兩年,有很多興趣社交 App 涌現在我們的視野里。之前下過幾個所謂的興趣社交 App,加了好友之后,我仍然無法判斷,對方是不是真的跟我有同樣的興趣愛好。而且,真的有很多人沖著“興趣”來的,而是沖著“性趣”來的。
每次加了好友,我的第一反應就是,玩豆瓣嗎?要不給我看看你的豆瓣首頁吧。
3
結語
作為國內有名的慢 App,豆瓣這些年來確實飽受爭議。但我認為,豆瓣之所以能夠成為互聯網界的“常青藤”,就是因為它具備兩個“力”:一是豆瓣評分的影響力;二是對用戶的凝聚力。
記得當初下載豆瓣的初心,也是為了看電影評分。后來為什么成為豆瓣的重度用戶呢?最關鍵的,還是因為習慣了在豆瓣“標記”我的生活。
豆瓣,是一群人的評分工具,也是一個人的精神角落。
-
電影
+關注
關注
0文章
36瀏覽量
9181
原文標題:14歲的豆瓣,靠什么活著?
文章出處:【微信號:qqchuangye,微信公眾號:騰訊創業】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比亞迪日本純電銷量超豐田,市場現四年首降
大學計劃 | 同星智能贊助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東風HUAT車隊
![大學計劃 | 同星智能贊助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東風HUAT車隊](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40/07/pYYBAGJrUk2AaMaTAAAQONQtdzo461.jpg)
兆易創新教材入選“十四五”國家規劃教材推薦名單
DAC7554模擬與數字混用,輸出的信號質量靠譜嗎?
科士達連續四年穩居全球UPS制造商前五強
嵌入式學習路線,大學四年規劃:從大一小白到嵌入式大佬
![嵌入式學習路線,大學<b class='flag-5'>四年</b>規劃:從大一小白到嵌入式大佬](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9/C1/wKgZomcSG5CAY7_MAACMI7wtvjA934.png)
校企合作 | 同星智能贊助韓國高麗大學、國民大學CAN總線設備
![校企合作 | 同星智能贊助韓國高麗大學、國民大學CAN總線設備](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40/07/pYYBAGJrUk2AaMaTAAAQONQtdzo461.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