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Zen4”架構的銳龍7000系列在桌面處理器上已經展示了強勁的實力,現在又閃電殺到了服務器、數據中心市場。
代號“Genoa”(熱那亞)的第四代AMD EPYC(霄龍)處理器——AMD EPYC 9004系列正式降臨,新一輪大戰正式開啟!
回顧歷史,2017年,AMD憑借全新的“Zen”架構重返高性能計算市場,發布了代號“Naples”的第一代EPYC 7001系列通用處理器,2019年帶來了代號為“Rome”的第二代EPYC 7002系列。
代號“Milan”的第三代 EPYC 7003系列,第一次衍生出了特殊的“Milan-X”,加入獨立的3D?V-Cache堆疊緩存技術,實現更高性能。
全新的第四代AMD EPYC處理器家族更加豐富,其中通用型代號“Genoa”(熱那亞),就是今天推出的AMD EPYC 9004系列。
據AMD在今年財務分析師日上展示的信息顯示,陸續還會推出采用3D V-Cache技術的“Genoa-X”,面向云計算服務的“Bergamo”(貝爾加莫),以及面向電信基礎設施和邊緣計算的“Siena”(錫耶納)。
這意味著,AMD EPYC將不再局限于單純的傳統計算市場,而是會把觸角伸向更豐富的應用領域,拓展至更靈活的場景和負載,從更多角度與Intel至強進行競爭。
此外,未來的第五代“Turing”(圖靈)家族,也已經在躍躍欲試了,將會升級全新的“Zen5”架構,無論是產品規格、性能,還是應用市場,必將再次實現新的突破,值得期待。
第四代EPYC有四大突出特點:
1、升級5nm工藝、“Zen4”架構,延續chiplet布局,最大核心數量從64個增至96個(192線程),無論單核性能還是整機性能都繼續保持領先。
2、升級支持DDR5內存,最高頻率4800MHz,而且支持多達12個通道,最大容量6TB,相比上代八通道DDR4帶寬提升超過2.3倍。
3、升級支持下一代IO,提供最多160條PCIe 5.0,相比上代128條PCIe 4.0實現質的飛躍,并引入CXL 1.1+高速互連,64條通道,可提供突破性的內存擴展能力。
4、升級加密計算,比如增強內存加密、SEV-SNP訪客數量翻倍、Infinity Guard功能集補充等。
值得一提的是,EPYC 9004系列同樣支持AVX-512指令集,對于諸多企業級應用可以帶來加速,尤其是AI推理,有望實現數倍的性能提升。AI無處不在的今天,這一點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正因為如此一系列的巨變,EPYC 9004系列的封裝接口也變成了全新的SP5,OEM廠商也正在跟進設計中。
在介紹EPYC 9004系列具體型號、規格之前,先了解下命名規則,非常簡單明了:
第一位數字固定為9,代表產品序列。
第二位數字代表核心數量,分別為0 8核心、1 16核心、2 24核心、3 32核心、4 48核心、5 64核心、6 84-96核心。
第三位數字代表性能級別,范圍0-9(目前使用2-7),越大對應同核心數量下的越高性能。
第四位數字固定為4,代表第四代EPYC。
最后可選一位字母后綴,P代表單路型號,F代表針對高頻率、高性能進行優化。
EPYC 9004系列一共18款產品型號,包括14款雙路型、4款單路型,前者又包含4款高頻版本。
得益于新工藝、新架構,這一代核心數量大增的同時,頻率也非常可觀,最高加速至少也有3.7GHz,標準版基本在3.7-3.9GHz范圍,其中24核心的EPYC 9254可以跑到4.15GHz,但默認TDP屬于最低的只有200W。
旗艦是EPYC 9654/P,96核心192線程,頻率2.4-3.7GHz,默認TDP 360W,可調范圍320-400W。
EPYC 9634在有84個核心、3.7GHz加速頻率的同時,默認TDP控制在僅僅290W,可調范圍240-300W。
4款F系列高頻版能飆到4.1-4.4GHz,分別48/32/24/16核心,默認TDP 320-360W,最高可釋放到400W。
在以往,處理器的核心數量、運行頻率往往是一個矛盾體,很容易顧此失彼,但是很顯然,EPYC 9004系列做到了兼顧,可以更靈活地滿足更多應用場景,這自然得益于先進的制造工藝,以及優秀的底層架構。
更難得的是功耗控制,即便96核心的標準TDP也只有360W,最高峰值控制在400W,因此使用標準的風冷散熱即可控制,同時AMD也在積極與合作伙伴推進液冷方案,提供更多選擇。
再按照高性能、多核心、均衡優化三個檔次,將所有型號分成三類,整個產品的布局就更明晰了。
看得出來,經過第三代積淀,AMD EPYC產品線的劃分越發純熟,型號不算很多,但個個切中要點,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定位,客戶可以輕松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型號。
千顆單價如上,其中雙路旗艦EPYC 9654 11805美元(約合人民幣8.45萬元),單路旗艦EPYC 9654P 10625美元(約合人民幣7.62萬元),84核心的EPYC 9634 10304美元(約合人民幣7.39萬元)。
加速頻率最高的EPYC 9174F(16核心/4.1-4.4GHz) 3850美元(約合人民幣2.76萬元)。
最便宜的是16核心EPYC 9124 1083美元(約合人民幣7765元)。
性能方面,來看看一些官方宣傳數據:
EPYC 9654對比EPYC 7763,96核心對64核心,側重整數的云性能提升107%,側重浮點的高性能計算性能提升123%,側重虛擬機的企業性能提升94%。
EPYC 9654對比40核心的競品第三代可擴展至強鉑金8380,都是雙路,不同應用場景性能可領先2.6-3倍之多。
同樣的性能下,EPYC 9654可以節省至多67%的服務器空間、54%的功耗、51%的年成本。
事實上,即便是一顆單路型EPYC 9554P,64核心,就足以對抗兩顆至強鉑金8380組成的80核心,性能領先5%,功耗低25%,還更便宜!
同樣性能下,單路EPYC 9654P對比雙路至強鉑金8380,可以節省至多67%的服務器空間、20%的核心數量、50%的功耗、46%的年成本。
當然,再強的硬件性能也需要軟件的支持與釋放。
經過多年多代的演化,AMD EPYC已經贏得了整個行業的普遍支持,操作系統、安全、基礎設施、SDS(軟件定義存儲)、HPC高性能計算、AI人工智能、數據庫、機密計算等等,都有大量的合作伙伴支持。
要知道,生態支持對于數據中心級產品是最大的挑戰,尤其是涉及到基礎計算服務的,沒有足夠優秀的產品表現、足夠深入的客戶關系是不行的。
更何況在數據中心市場,Intel至強一度占據著絕對壟斷地位,AMD能一步步破冰,無疑是整個行業的幸事,也讓人再次想到了AMD EPYC誕生之初很多行業客戶異口同聲的一句話:“歡迎回來!”
總的來看,EPYC 9004系列在技術上堪稱一次飛躍式的提升。
全新工藝、架構結合成熟的chiplet設計理念,帶來了更多的核心、更高的頻率、更強的內存與擴展鏈接、更深入的安全,等等。
96核心面對競品40核心幾乎是碾壓式的存在,甚至單路就能掀翻競品雙路,綜合實力令人刮目相看,也給了Intel一直難產、要拖到明年初才會發布的第四代可擴展至強Sapphire Rapids空前的壓力。
另一方面,全新工藝、全新架構還有著極高的能效。
96核心控制在360W,84核心不過290W,平均每個核心只有3.5W左右。32核心加4.3GHz高頻率只需320W,平均每個核心不過10W。
正是基于這樣的高能效,EPYC 9004系列可以在同樣的性能下,節省機柜空間,減輕散熱壓力,降低TCO總擁有成本,完美契合節能減排、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大趨勢,自然會更受客戶青睞。
產品表現近乎完美的同時,EPYC 9004系列還繼承了AMD一貫的高性價比傳統,可讓客戶以更少的付出,獲得更多的收益。這一點,誰能抗拒呢?
PS:關于EPYC 9004的架構、芯片、內存、互連設計等,我們將在稍后專門深入解讀,敬請期待。
編輯:黃飛
?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