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星
摘要:2015年3月,《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系統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號)出臺,中國新一輪電力改革正式啟動。作為新電力改革的關鍵內容,電力銷售側改革必然會對中國電力市場,特別是電力銷售市場環境產生深刻的變化。隨著允許社會資本參與電力銷售業務,將形成多元化的電力銷售主體競爭模式,迫使電力市場終端銷售模式創新,對電力銷售增值服務的要求更高。鑒于此,面對新一輪電力系統改革下的開放電力銷售環境,作為傳統電網公司需要考慮新環境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即擴大業務范圍,注冊電力銷售許可證,改變角色,改變服務模式,提高電力銷售業務競爭力,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有序推進電力系統改革。
關鍵詞:電力銷售系統;增值服務系統;市場競爭系統。
0引言
目前,電力交易長期協會市場、現貨市場、增量配電等關鍵領域穩步發展,相關配套體系更加完善,政策體系更加廣泛。改革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集中,市場的力量為電力行業帶來了新的活力、活力和挑戰。在現有市場模式的競爭形勢下,電力銷售公司需要科學有效的業務體系,系統應具有多樣化、新穎的服務渠道和項目。關鍵是:基本的電力銷售體系、增值服務體系和客觀的市場競爭體系這三個體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可以主觀、客觀地反映電力銷售公司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基本電力銷售系統。
從利潤的角度來看,基本的電力銷售系統是電力銷售公司的基本系統,該系統服務是電力銷售公司的基礎,也是與客戶進行交易的基礎。基本的電力銷售系統主要由市場發展、負荷預測和需求響應三個維度組成。系統的完整性和正常運行與各維度的精益管理和實施密不可分。
1.1市場開發。
隨著電力系統改革的有序發展,電力市場交易日益成熟,現貨市場建立迅速,電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特別是在電力銷售公司端,各主體電力銷售公司井噴式成立,遍地開花。在這種情況下,作為電網背景的電力銷售公司堅持優秀的傳統電網供電服務,客觀準確地了解客戶端需求的經驗,利用與客戶自然粘性的優勢,積極發展電力銷售業務市場,并最終為客戶提供服務。在電力銷售業務的市場發展方面,具體做法如下:①對于尚未市場化的客戶,將以客戶為中心,一切為客戶著想的南方網絡客戶服務理念貫徹到非市場化客戶群體中。以保障供電服務為契機,廣泛借助宣傳冊、微信、微博、網站、研討會等方式,向公眾宣傳供電底部服務的積極效果,充分展示服務能力。②為市場化零售服務,應主動向客戶解釋新一站式電力市場服務規則,真誠解釋新一站式電力市場提高電力市場服務效率,為客戶解釋。③針對大市場客戶,制定大客戶差異化營銷服務戰略,積極引導大客戶直接委托參與市場交易,促進電力銷售側市場的健康發展,為客戶爭取電力銷售效益。不斷擴大增值和定制服務的內容和深度,努力為集團客戶和大型優質客戶制定電力銷售包或優惠政策。成立客戶經理團隊,為大客戶實施一對一服務,建立全天候、全業務、全心全意的客戶服務。
1.2負荷預測。
負荷預測是根據系統的運行特點、容量增加決策、自然條件和社會影響等因素,確定未來特定時間的電力需求(功率)或電力負荷數據。電力負荷預測是電力銷售公司的重要工作之一。準確的負荷預測可以有效地降低電力購買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經過多次預測和實際驗證,獲得以下經驗負荷預測方法:1)趨勢分析方法,根據客戶已知的電力負荷,擬合曲線,使曲線能夠反映負荷本身的增長趨勢,常用的趨勢模型有線性趨勢模型、多項趨勢模型、對數趨勢模型、功率函數趨勢模型、指數趨勢模型等。2)回歸分析方法,又稱統計分析方法,也是一種廣泛應用的定量預測方法,主要是通過確定預測值與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電力負荷回歸分析方法是通過對影響因素(如國民經濟環境、進出口趨勢模型、行業市場需求加權組合、天氣歷史需求等)。4)現場調查方法以月、周、日為周期。如果負荷預測偏差率達到±10%,相應的客戶經理將訪問客戶,主要了解客戶用電突變的原因,了解影響客戶用電的主客觀因素,并將收集因素納入趨勢分析方法,回歸分析方法和指數平滑方法進行負荷預測。
1.3需求響應。
由于電力改革的深化、現貨市場建設的逐步形成和可再生能源的并網需求,電力改革將需求響應作為現貨市場的價格體現切入電力交易市場實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各市場實體的利益。需求響應的實施涉及涉及市場實體。為了協調各方的利益,確??蛻粲秒姷陌踩€定運行,電力銷售公司需要發揮作用。電力銷售公司負責篩選代理電力銷售客戶,將有大型用戶負荷資源,通過需求側管理,制定需求響應設計,實現電力銷售業務和需求側響應對接,或提供專業的需求響應技術咨詢服務,充分利用負荷資源實現能源優化管理,共享需求響應項目的效益。
二是增值服務體系。
未來的電力銷售公司將是一家服務型企業,除了自己的電力銷售業務外,還應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優勢開展不同的增值服務,電力銷售公司應建立自己的增值服務系統,滿足不同類型用戶的能源需求,系統由個性化服務、節能清潔服務、綜合服務三維組成。
2.1個性化服務。
根據代理工商企業用戶的需求,開展電力管理服務,倡導電力在線監控,為客戶免費電力室、電力設備安裝數據采集裝置,利用綜合能源電子商務平臺實時顯示電壓、電流、有功率、無功率、負載、諧波,統計歷史負荷數據,分析電力消耗水平,制定合理的電力方案。其次,根據客戶的電力習慣,提供設備和整體能源分析,幫助節約電力支出。根據客戶的特殊需求,為用戶量身定制電力包,通過綜合能源電子商務平臺為客戶提供能耗監控服務,實時跟蹤上述個性化方案的實施效果。
2.2節能清潔服務。
為了反映電力銷售公司的專業服務水平,促進節能、低碳和清潔能源的發展,我們可以為客戶提供節能和清潔能源服務。首先,根據用戶的用電習慣或對用戶能源設備的現場調查,進行節能方案設計和節能技術咨詢,制定LED照明、中央空調、生產冷熱等經濟有效的節能改造方案,改善用戶的用電消費行為。二,根據業務范圍,加強與清潔能源項目客戶的合作,利用客戶的資源優勢,共同開發分布式光伏、風電、儲能、充電樁等清潔能源項目。利用自身優勢,積極代理分布式電源并網業務,提高分布式能源利用效率,提供EMC、EPC、BT、BOT等多元化合作模式。
2.3綜合服務。
作為原電力服務電力服務電力銷售公司,可以通過資源整合為客戶開展綜合服務業務,反映電力銷售公司綜合服務能力的價值。首先,它可以為客戶提供交鑰匙的綜合服務,如報告安裝、設計、施工、監理等。其次,它可以為客戶的供配電設備提供測試、檢查、維修、技術改造等代理維護業務服務,使客戶可以在用電方面完全放心地托管我們。第三,可以為用戶提供銷售、咨詢、優化等一站式綜合能源管理。對于同時使用各種能源的工商企業,可以連接。
4 安科瑞為售電公司提供解決方案
對于售電企業解決痛點問題,安科瑞協助售電企業更準確預測用戶用電,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服務效率,為綜合能源服務提供軟硬件一條龍服務。
4.1 AcrelCloud-1000變電所運維云平臺
安科瑞變電站運維云平臺利用物聯網技術,利用數字化手段監控數百個用戶變電站的運行情況,可將用戶變電站的低成本數據收集到云平臺,提供24小時不間斷實時數據服務,其中包括用戶用電歷史數據采集記錄,變電站環境參數等。利用邊緣計算網關和云平臺分析功能,充分挖掘用戶數據價值,通過云平臺、手機APP等方式實時告知用戶配電系統存在的隱患和事故,快速派單進行搶修,充分挖掘用戶數據價值。
4.1.1提高負荷預測精度,減少偏差考核
操作平臺通過4G或因特網收集配電網中的電流、電壓、電能等數據,形成日報、月報、月報、年度報告及歷史曲線、同比分析對比等,讓售電企業掌握用戶用電習慣和歷史數據,更加精確地了解用戶實際用電量,為預測未來用電量提供依據,同時還可為用戶提供用能數據服務。
4.1.2閉環運維服務,降本增效
運行運行平臺除能實時采集電力數據外,還能采集變電站的變電所狀態、變壓器的負荷率、溫度、環境的溫濕度、濃煙、水浸、視頻、門禁信息等異常情況將通過APP和短信及時向運營人員發送報警信息,并且可以生成工單,通過GPS定位服務狀況,快速排除故障,縮短故障斷電時間,為用戶提供運維服務。增加用戶粘性。
4.1.3提供數據服務的能源效率分析。
該平臺可以根據配電網、區域、分項、部門統計、月度和年度用電量數據,并進行同環比分析,同時系統提供電能及電力費用統計、地區、分項、部門統計、月度用電數據,并進行同環比分析。
4.1.4數據對接。
運行平臺可與售電平臺或第三方平臺的數據進行無縫對接,實時提供電力交易的競價信息,及時獲得電價信息和交易情況。
4.1.5用戶診斷報告。
操作平臺可自動生成用戶用電和運行診斷報告,提供配電系統運行周期的診斷報告,總結配電系統的運行狀況,提出改進建議。
4.6 產品選型
5 結束語
在此電改形勢和電力交易市場驅動下,作為電網所屬的售電企業,應以完善基礎電力銷售體系、增值服務制度、目標市場競爭制度等三個體系,以基本的售電業務為基礎,提升核心競爭力,高效地發揮自身優勢,融合多元服務要素;針對不同電力用戶,采取不同的服務營銷策略,在保證電力供應安全的前提下,提供差異化的增值服務,從多角度滿足用戶需求;要明確公司的戰略定位,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參與電力市場化改革。有鑒于此,更應把握電力市場改革方向,在保障基本用電和普遍服務的基礎上,以人才、資金等方面的優勢,開展差異化、綜合型的增值服務,提高售電服務的競爭力,擴大電力市場份額,贏得同行及客戶的認可。其最大價值效益在于,其代理的售電業務為客戶贏得了電力體制改革紅利,代理客戶市場份額逐年擴大,從客戶粘性單一化轉向綜合能源業務,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為規范電力市場做出貢獻,電力體制改革的有序推進,也為公司代理售電業務帶來可觀的收入。
作者簡介:張星,女,現任安科瑞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于售電系統的研發與應用。手機:15021601437(同微信) QQ:3008021209? ?郵箱:3008021209?@qq.com
?
審核編輯:鄢孟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