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沒有懸念,比亞迪將成為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冠軍,而且也很可能是全球冠軍。
據11月銷售快報,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當年銷量累計已達20.12萬輛。預計將排名第二的北汽新能源,銷量累計12.84萬輛,差距很大。國際上,特斯拉前三季度的銷量預計為16萬輛,也不太可能追上比亞迪。
比亞迪2018年取得這樣的產銷數字,并不讓人意外,畢竟比亞迪已經連續多年排名第一。
不過,眼看新能源勢起,諸多新勢力也殺入戰團。他們同時舉起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四面旗幟,口號差不多就是“老王已死,新王當立”。
游戲規則確實在發生變化,“汽車四化”已成為競爭主戰場。“傳統造車勢力”比亞迪迎戰“四化”挑戰,表現怎樣?
1
電動化:
產銷擴大領先
新造車勢力基本都造新能源汽車,他們面前矗立的大山是比亞迪。因為自中國有新能源汽車廠家產銷統計以來,比亞迪就幾乎都是冠軍。
新能源汽車按官方口徑,包括純電動、插混和現在為數甚少的氫燃料電池車。比亞迪在純電和插混上,都有大量產銷,而且車型覆蓋商用車和乘用車。
乘用車是大頭。2018年前11月,比亞迪的新能源乘用車銷量超過19萬。
這一數字,對比去年全年,增長幅度也有近70%。而且比亞迪的市場份額還在擴大。2018年前11月,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份額22.41%;而2017年比亞迪的市場份額在20.37%。
2018年前11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份額
2017年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份額
新造車勢力在電動化上,不僅要面對比亞迪在規模上的優勢。而且,比亞迪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豎起了電動化的壁壘。
電動化壁壘1:電池自家供應
比亞迪不僅在新能源汽車產銷上排第一,而且,比亞迪長期是中國動力電池裝機量的前二名。
2018年1-11月,比亞迪動力電池裝機量9.68Gwh,僅次于寧德時代。
更為關鍵的是,由于比亞迪長期從事動力電池生產,產業鏈布局很早。當前,如果說哪家車企對電池成本控制能力最強,恐怕就是比亞迪。
電動化壁壘2:最全產品序列
新造車企業從高端、中端和經濟性切入的都有,在他們面前基本都有比亞迪的車型。2018年上市的新一代唐DM、2018年發布的唐EV和2019年將上市的e1,使得比亞迪從微型車到中型車都有新能源車型,車價從6萬元左右,一直覆蓋到36萬。
*注:e1的價格為預估
其中,比亞迪的高端車型售價突破30萬元,可以說是自主品牌汽車值得一書的事。
“我們之前單車均價七八萬,2018年平均車價是14萬,這個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比亞迪汽車總經理助理葉庭文表示,“27萬到30多萬的唐混動,已經賣得很好。我覺得是品牌獲得了認可,要不然高端車是不可能賣好的。這也是自主品牌一個大的跳躍。”
比亞迪插混唐連續幾個月都是比亞迪銷量最高的單一車型。在全年的新能源乘用車車型排行榜上,插混版的唐也能進入前十名。
在新造車勢力中,一些企業也瞄準了高端車型,蔚來ES8、前途K50等新能源車型突破了30萬,但目前還是比亞迪唐賣得最好。
電動化壁壘3:電動化深入到非雙補城市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大部分還在有中央補貼和地方補貼的“雙補”城市,特別是限行限購市場。
但2017年,比亞迪推出“電動未來”戰略,希望用3-5年內在全國200多個城市推廣新能源汽車。為此,比亞迪推出“未來基金”,以廠家補貼方式,讓全國消費者都享受到補貼后同樣的價格。近兩年,這一模式已經開花結果。
“2018年我們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全國一片開花,非雙補城市的銷量占比接近一半。”葉庭文說。
有的分析人士以更貼近終端的上險數分析,比亞迪前10個月有36%的銷量在非限購城市,最近熱銷的唐和元,有50%以上賣到非限購城市。
葉庭文表示,“在這種非政策市場,大家能夠掏出錢來,本來是買燃油車的,結果買了新能源,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電動化。”
電動化壁壘4:核心技術突破,攻克IGBT
在新能源汽車高歌猛進之際,很多人擔心中國核心技術再度空心化。強力證據之一就是構成電機控制器的核心元器件IGBT。
日前,在百人會年度論壇溝通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表示,“電機控制器價格貴,核心器件IGBT大多進口,譬如英飛凌公司的產品,這一狀態得到極大改善,2018年大約40%的IGBT來自中國企業,譬如比亞迪,所以IGBT這一關鍵核心器件已經被攻克。”
比亞迪IGBT4.0晶圓
這一點出乎多數人意料,因為比亞迪在IGBT上的布局并未多少介紹。12月10日,比亞迪在寧波為IGBT專門舉辦一次發布會,才讓外界充分知曉。
2005年,比亞迪就組建研發團隊,布局IGBT產業。2009年9月,比亞迪IGBT芯片通過鑒定,打破了國際巨頭的技術壟斷。目前,比亞迪已經陸續掌握IGBT芯片設計和制造、模組設計和制造、測試應用等環節,擁有IGBT完整產業鏈。
比亞迪稱,他們的IGBT4.0電流輸出能力較當前市場主流的IGBT高15%,綜合損耗低約20%,溫度循環壽命是主流IGBT的10倍以上。
目前,比亞迪還在投入研發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SiC(碳化硅),目前已大規模用于車載電源。這一應用進度,和國際IGBT巨頭英飛凌基本同期。
2
智能化、網聯化:
開放、聯合
“汽車行業已經迎來了電動化的上半場,下半場將進入智能化階段。”比亞迪汽車智慧生態研究院院長舒酉星如是說。
關于智能化,比亞迪的判斷并無獨特之處,新造車勢力也經常號稱造的是“智能電動汽車”。在智能化方面,比亞迪走了一條不一樣的路:開放平臺。
王傳福宣布D++開放平臺計劃
2018年9月5日,比亞迪舉辦了全球開發者大會——這可能是第一次有整車廠舉辦開發者會議。比亞迪宣布推出D++開放平臺計劃,向開發者開放66個控制權限和341個傳感器,轉型成為智能汽車的硬件標準平臺提供商。
比亞迪的D++開放生態,其實是基于他們發布的DiLink智能網聯系統,本質上更貼近業界所說的網聯化。比亞迪的開放之舉,是希望諸多開發者在非汽車駕駛控制的部分,為車主和乘客在車內的時間,創造諸多娛樂、通訊乃至工作的工具。
在智能化更為核心的功能——智能駕駛方面,舒酉星透露,比亞迪正在與包括滴滴、百度、地平線、阿里巴巴、小馬智行在內的50多家公司合作開發自動駕駛。
出席了比亞迪開發者大會的百度總裁張亞勤還表示,秦Pro成為百度阿波羅的第一個認證的車輛,以后會大量地使用秦Pro作為自動駕駛的車使用,并且未來有望實現L3級別自動駕駛的量產。目前在售的秦Pro,有一款開發者版自動駕駛型,已經預裝了自動駕駛硬件。
3
共享出行:
不言轉型,賣車優先
很多車企都已放言,要從制造商轉型為出行服務商,成立了網約車或者分時租賃公司。有的新造車勢力也是,亮相之初就表示要進軍出行領域。
比亞迪沒有。但是,大家乘坐網約車時,經常發現就是比亞迪的車。
新能源汽車在出行領域的前景廣闊。2017年9月,滴滴創始人程維表示,滴滴將在2020年運營100萬輛電動車。滴滴因此組成“洪流聯盟”,與12家車企達成合作。
在聯盟當中,比亞迪恐怕是最大蛋糕的分食者。2018年7月,比亞迪銷售公司總經理助理張為明就告訴《電動汽車觀察家》,目前,比亞迪在國內網約車市場上的份額比較大,全國約有4萬多輛網約車。其中,比亞迪和滴滴成立的合資公司就消化了不少。
雙方成立的深圳市迪滴新能源汽車租賃有限公司,又對外投資11家新能源汽車租賃公司,覆蓋廣東各市、福建、山西、長沙等地。葉庭文透露,比亞迪和滴滴的合作,是10萬輛級別的。
分時租賃公司消化了中國巨大純電動汽車產能。但比亞迪在這方面并沒有怎么賣車。一方面他們沒有自己的分時租賃公司,另一方面,比亞迪此前主推車型都在A級以上。不過,2018年5月,比亞迪推出A0級小型SUV元EV360。2019年初,比亞迪還將推出一款A00純電動e1。這兩款車型都比較適合分時租賃,未來預計也會搶走不少分時租賃的市場。
在出租車領域,比亞迪是各地出租電動化最大受益之一,深圳、太原都已經批量更換為比亞迪的電動出租車。
在公交領域,比亞迪是最早推動公交電動化的企業。從2010年開始,比亞迪就研發生產新能源客車。到2018年年中,比亞迪已經向6大洲50個國家和200個城市的客戶交付了超過3.5萬輛純電動公交車。
整車廠如何應對出行的變局?不同的車企路線不同,在目前階段,不做出行的比亞迪,起碼賺到了賣車錢。根本上,還是其產品的比較優勢,不僅私人消費市場認可,要求更為嚴苛公共交通領域也認可。
4
設計、底盤大幅提升
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之外,比亞迪2018年在傳統造車的核心能力:外形設計和底盤上也有質的提升。
在前奧迪設計總監沃爾夫岡·艾格為比亞迪打造的“Dragon Face”系列上市之后,比亞迪飽受詬病的外形提升了一個檔次。甚至比亞迪頻頻被人吐槽的車標,也因為“王朝系列”的新的漢字車標而解決。
“Dragon Face”前臉
在外界不太留意的底盤方面,前奔馳的底盤調教專家漢斯?柯克,2016年正式加入比亞迪任首席底盤調校專家,使得比亞迪唐等新產品的操控性進一步提升。這點提升,意義更為重大,因為底盤技術堪稱中國自主品牌的集體弱項。漢斯?柯克甚至表示,2020-2025年比亞迪車輛動力學性能要達到BBA的水準。
憑借漂亮的新能源汽車產銷數據,比亞迪越發走到中國汽車工業的中心舞臺。但數字背后,比亞迪多年耕耘動力電池、汽車電子,又在設計、制造上著力補齊,如今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大潮襲來,比亞迪才能夠有力順應變化。這一點,是追逐汽車行業潮流的人們,應當特別留意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