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對中國醫療行業的影響自本世紀初開始,伴隨著海虹、好醫生、39健康、好大夫、丁香園等互聯網企業的成功崛起,醫藥流通、教育培訓、營銷推廣、醫患溝通等諸多行業領域的互聯網模式逐漸被人們認同和接受,互聯網對醫療行業的影響也將深入滲透到行業的每個細胞中。醫療行業的范疇巨大,包括醫院、醫生、患者、醫藥企業、醫保、公共衛生等等,本文只探討作為醫療行業重要的主體組織之一--醫院,對這場互聯網革命的反應如何?推動其互聯網化的主要力量有哪些?負作用力有哪些?首先,我以一個IT人的視角來簡要分析一下醫院。
醫院的本質專業是“醫”,但這不是醫院業務的全部,醫院往往用“醫教研”三位一體來定義醫院職能:“教”是教學,多數三級醫院作為醫學院的附屬醫院要承擔教學任務,除了研究生教育還要包括進修醫和繼續教育,醫院具備了學校的特性;“研”是科研,一個醫院的科研水平從某種程度上決定了醫院在業界的地位,所以醫院對科研的重視和投入讓醫院具備了科研機構的業務特性。事實上,除“醫教研”外,醫院還承擔著幾項頗具爭議的業務特性:服務特性和非盈利公益特性等。
于是,我們可以說醫院是政府,醫院是學校,醫院是科研所,醫院是企業,醫院是“酒店”(床位周轉率和住宿條件的不斷提高與酒店一致,不同的是床位費是統一的),醫院是“軍隊”(處理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如03年的“非典”、08年汶川地震等,醫院的作用堪比軍隊。當然,部隊醫院更是)??傊t院真的太復雜,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醫院互聯網化要比其他行業慢幾拍了。除了醫院自身的復雜性外,還有幾個因素也影響著醫院互聯網的發展:
一.影響醫院互聯網發展的因素
1. 非主流應用,要加以時日才能形成規模
當我們說醫療行業信息化時,常常是指HIS,LIS,PACS,電子病歷等主流應用,“醫院互聯網應用”在行業內絕少被提及。醫院信息化(或數字化醫院)的主體概念中有“遠程醫療”、“遠程會診”等概念與醫院互聯網所定義的范疇有交叉但被單獨立項,網上預約掛號被普遍認為是醫院掛號系統的補充,醫院互聯網門戶目前處于行業普遍理解的“網站”階段,甚至是低技術含量的“網頁”,這些與更多的處于萌芽狀態的“雙向轉診”、“隨訪管理”、“患者管理”、“協作交流”其實都是基于醫院對互聯網和互聯網技術的企業級應用,這類應用其實都屬于醫院互聯網應用。
醫院對互聯網應用的認識還處于“萌芽”中,只有阜外醫院等極少數醫院(未考證,目前只看到阜外一家:部門全稱“網絡管理辦公室”,獨立于醫院IT部門和宣傳部門)建立了專門針對互聯網應用的管理部門,大多數醫院沒有建立互聯網應用的對口部門:有因為醫院互聯網應用屬于醫院信息化建設范疇而歸屬信息科(計算機中心)的;有因為醫院互聯網業務涉及宣傳而歸屬宣傳科的;有因為醫院互聯網業務涉及健康教育和隨訪而歸口社會工作部的;有因為醫院互聯網業務中便捷的媒體信息交互(短信/語音通知,email等)而歸口院辦的(當然也因為很多醫院的院辦負責宣傳),54doctor的合作醫院對口部門還有醫院發展辦公室、黨辦等等。普遍說來,互聯網的IT特性和媒體特性是醫院判斷醫院互聯網應用的基本思路,所以對于這部分業務以主管信息和宣傳的部門為多,醫院互聯網應用自然就游離與醫院信息和宣傳主體之外了。
2. 醫療互聯網領域缺少專注醫院、能理解和挖掘醫院需求的技術供應商
在當前國內的醫療互聯網領域,我們常??匆妿最惼髽I的身影,嚴格地說,這些企業都屬“客串”:
1) 非醫療行業的互聯網技術企業:一些在企業互聯網領域或其他非醫療行業互聯網領域具備成功經驗和實力的企業,做橫向擴展,建立醫療事業部,試圖將其他行業的互聯網經驗和技術通過簡單復制的方式移植到醫院。這類企業在行業發展初期有一定市場,隨著醫院深入的行業需求不斷涌現,這些企業專業度不夠的短板逐漸顯現。
2) 互聯網營銷企業:以廣告公司為主,也有只專注互聯網推廣的公司,以醫院的宣傳推廣需求為切入點,圍繞宣傳提供互聯網支持。這類企業面對醫院紛繁復雜和日益增加IT技術支持需求往往力不從心。
3) 醫療行業網站:醫療行業媒體門戶利用便利的互聯網資源和宣傳優勢切入醫院互聯網領域,和前面提到的互聯網營銷企業一樣,IT專業技術短板無法為醫院提供長期互聯網應用支持。
4) 醫院信息系統供應商:這類企業的醫療信息化專業度高,也開始涉足互聯網應用領域,如前面所提到“遠程醫療”等,但是目前整個HIT的工作重點在“區域醫療”,國家衛生支持最大的項目幾乎都在區域醫療上,HIS(廣義)廠商無暇顧及醫院的互聯網需求。假以時日,會有部分傳統的HIS(廣義)廠商上加入到醫院互聯網領域。
正是由于缺乏專業的醫院互聯網技術服務商,一方面醫院的互聯網需求不能很好滿足,另一方面從業企業因缺乏專業度也不能很好地引入新技術,與醫院共同探討創新。在醫院互聯網行業未形成足夠規模之前,醫院互聯網化一定是步履蹣跚,舉步維艱。
3. 醫院在IT方面總體投入就捉襟見肘,對新興的互聯網應用的投入就……
根據CHIMA的統計,中國醫院每年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僅占醫院總收入的0.7%,而發達國家醫院每年平均的IT預算是總預算的2.4%。而這0.7%的投入中只有不超過29%是軟件和服務,其余為硬件投入(以上數據來自08版《中國醫院信息化發展研究報告(白皮書)》,近幾年醫院信息化投入有增加,軟件和服務的比重也有提升)。
對于醫院互聯網應用這樣的新興領域,醫院的認識有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重視程度隨著需求的不斷涌現也在逐漸增加。但是作為一個非主流IT應用,目前醫院更多是以“零碎”的投入方式,按細小的需求(如:人事部門單獨上一個在線招聘系統,教育部門單獨上一個研究生在線管理系統,醫務處或紀檢部門單獨上一個員工滿意度調查系統等等,舉不勝舉)逐個購買和實施。這類零碎小系統的共同特點是:
1) 都按小系統的需求向醫院提出申請,需求越做越多
2) 醫院總體重視程度低,預算低,項目經費往往從其他大項目中劃出一點以滿足這類“零時”“零碎”的需求
3) 小系統林立,形成信息孤島(這讓筆者聯想到十幾年前的HIS系統,也是從無數個信息孤島開始做起的)。
二.醫院互聯網發展的必然趨勢
1. 醫改推動互聯網需求
本世紀初國家針對衛生行業的醫改方案中,信息系統是作為醫改“四梁八柱”的一個重要支撐手段(柱),國家通過政策強勢持續推動信息化,預計在十二五期間醫療信息化行業的市場規模達到800億。
有了明確的政策和資金支持,醫院互聯網作為醫療行業信息化的一個新興需求,同樣得到相當的支持。以北京市為例:2007年北京市衛生局啟動醫院網站便民服務評比活動,在這之前,很少有醫院重視網站建設,而一些醫院如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天壇醫院等卻抓住機會開始加大對網站建設的投入和著手規劃一些創新性的互聯網服務,如:在線預約,社區轉診預約,患者在線查詢服務,醫患交流等,這些舉措除了在隨后的衛生局網站評比中成績優異外,更是得到了眾多患者和醫療同行的的認可。
隨著新一輪醫改和4萬億投資拉動內需的雙重利好政策,醫院互聯網行業與整個HIT行業一起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良好的政策環境和資金環境。
2. 互聯網行業飛速發展的大環境對醫院的影響
今天,互聯網對人類的影響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了,像金融業這類開放性較強的傳統行業的互聯網化甚至形成了與互聯網本身的發展水乳交融、齊頭并進之勢。反觀醫療行業在互聯網大潮中則顯得“畏首畏尾”和“霧里看花”了,除了“好醫生”等幾家為數不多的醫療行業互聯網企業站穩腳外,諸如“好大夫”“丁香園”等大部分已然蠻聲業內的互聯網企業依然是處于探索和積累階段。但是不可否認,正是這些互聯網企業和創新應用在醫療行業的大膽嘗試,推動了醫療行業接受互聯網和互聯網化的進程。
3. HIS等醫院本地信息系統的逐步成熟
醫院本地信息化系統(廣義HIS)的相對成熟與穩定允許醫院在信息化的發展方向上繼續大膽探索和嘗試,同時,本地HIS系統的數字化基礎也為醫院引入互聯網技術和應用創造了條件。醫院互聯網發展的一個重要技術方向“內外網一體化”的構建與運維就與醫院HIS系統的完善情況密不可分:內部系統成熟度越高的醫院,內外網一體化的安全機制建立得越完善,可實現的內外網一體化功能也越豐富。另一方面,通過十數年的努力,HIS系統在醫院的重要程度已然確立,醫院行業對于數字化醫院的理解和期望也得到進一步提升,互聯網及其技術進入醫院正是順應了這種需求慣性。
4.其他
除去以上所述的正向推動力外,還有一些略有差異的因素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比如:醫院的市場意識逐漸提高,使其對于通過互聯網進行形象塑造,宣傳推廣及客戶(患者)維護管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醫生的高素質高學歷背景對于互聯網創新的接受程度較高,并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等。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明確了醫院的互聯網化是其發展的一種趨勢,互聯網是全球化的,醫院往往是受地域限制的,當醫院想要突破自身的地域限制,實現或者享受全球化的應用或服務時,醫院與互聯網的交集就產生了:醫院本地信息系統負責院內業務,醫院互聯網應用負責“院外(涉外)”的業務。哪些是“涉外”業務呢?醫院現有業務或期望業務需要與外界發生交互的都可列入“涉外”業務。以“患者服務”為例,患者在進入醫院之前和離開醫院之后與醫院發生的業務都屬“院外”業務,包括:查詢醫院(醫生)信息,與醫院(醫生)溝通,醫院信箱,預約掛號,綠色通道服務,轉診服務?;颊咴卺t院完成就診后,醫院為患者提供的診后服務亦屬于“院外”范疇,包括:患者滿意度調查、患者投訴管理、醫院科研隨訪,醫患服務性隨訪等等;教學方面,研究生招生及管理、繼續教育在線學習、進修醫申請及管理等;科研方面, “多中心”研究課題管理,跨醫院科研課題管理等等。互聯網對醫院的各項“涉外”業務進行不同程度的流程和模式優化和創,隨著醫院互聯網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我們深信這些優化和創新的應用必將為醫院翻開全新的互聯網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