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CB設計加工中,常用OZ(盎司)作為銅皮厚度的單位,1OZ銅厚的定義為1平方英寸面積內銅箔的重量為1盎,對應的物理厚度為35um。 不同厚度不同寬度的銅箔的載流量見下表: 銅皮厚度70um 銅皮厚度50um 銅皮厚度35um 銅皮t=10 銅皮t=10 銅皮t=10 電流A寬度mm 電流A寬度mm 電流A 寬度mm 6.00 2.50 5.10 2.50 4.50 2.50 5.10 2.00 4.30 2.00 4.00 2.00 4.20 1.50 3.50 1.50 3.20 1.50 3.60 1.20 3.00 1.20 2.70 1.20 3.20 1.00 2.60 1.00 2.30 1.00 2.80 0.80 2.40 0.80 2.00 0.80 2.30 0.60 1.90 0.60 1.60 0.60 2.00 0.50 1.70 0.50 1.35 0.50 1.70 0.40 1.35 0.40 1.10 0.40 1.30 0.30 1.10 0.30 0.80 0.30 0.90 0.20 0.70 0.20 0.55 0.20 0.70 0.15 0.50 0.15 0.20 0.15 注:用銅皮作導線通過大電流時銅箔寬度的載流量應參考表中的數值降額50%去選擇考慮! 由于敷銅板銅箔厚度有限,在需要流過較大電流的條狀銅箔中,應考慮銅箔的載流量問題。 仍以典型的0.03mm厚度的為例,如果將銅箔作為寬為W(mm),長度為L(mm)的條狀導線,其電阻為0.0005*L/W 歐姆。另外,銅箔的載流量還與印刷電路板上安裝的元件種類、數量以及散熱條件有關。在考慮到安全的情況下,一般可按經驗公式0.15*W(A)來計算銅箔的載流量。 PCB電路板銅皮寬度和所流過電流量大小的計算方法: 一般PCB板的銅箔厚度為35um,線條寬度為1mm時,那末線條的橫切面的面積為0.035平方毫米,通常取電流密度30A/平方毫米,所以,每毫米線寬可以流過1A電流。 IPC275-A的標準上有計算公式,同溫升、銅箔厚度、A有關 I = 0.0150(DT 0.5453)(A 0.7349) for IPC-D-275 Internal Traces I = 0.0647(DT 0.4281)(A 0.6732) for IPC-D-275 External Traces 責任編輯:ct |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pcb
+關注
關注
4362文章
23462瀏覽量
408595 -
華強pcb線路板打樣
+關注
關注
5文章
14629瀏覽量
4384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1A電流需要多大PCB線寬?100A電流需要多大PCB線寬?1200字搞定這個電路知識點(內含在線計算器)
,IPC-2221這個標準是一個常用的PCB設計規范。咱們先把公式列出來,然后一步步拆解:
面積公式:
線寬公式:
Part 03實例計算
1.計算1A電流需要的線寬步驟1:計算
發表于 04-15 13:28
PCB走線,盲目拉線,拉了也是白拉!
布置在阻抗控制層上,須避免其信號跨分割。
2、 布線竄擾控制
a) 3W原則釋義
線與線之間的距離保持3倍線寬。是為了減少線間串擾,應保證線間距足夠大,如果線中心距不少于3倍線寬時,則可保持70
發表于 03-06 13:53
揭秘PCB走線寬度計算:原理、方法與實戰技巧
。設計過程中,電流承載能力、信號完整性和熱管理等因素都會直接影響到產品的性能和壽命。本文將詳細介紹走線寬度計算的原理和方法,探討PCB布局的最佳實踐,以及分析影響

不可忽視!PCB設計中線寬的“微”妙之處
一站式PCBA智造廠家今天為大家講講PCB設計中線寬設計的重要性有哪些?PCB設計中線寬設計的重要性。作為電子元器件之間的橋梁,
PCB走線與電磁兼容:如何巧妙平衡與協同
PCB走線,本質上是在電路板上通過蝕刻銅箔形成的導線,負責在眾多電子元件之間精準無誤地傳導電流與信號。來與捷多邦小編一起了解
“薄”“厚” 之間有乾坤:解讀PCB厚度
使用 1.6mm 到 3.2mm 甚至更厚的 PCB。 PCB厚度的選擇并非孤立決策,它與線路層數、銅箔厚度等因素相
PCB線路板的厚度對性能的影響
PCB線路板的厚度對其性能有著顯著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電氣性能 PCB板的厚度直接影響其導電層的橫截面積,從而影響電流的傳輸能力
pcb線寬和線間距的設置原則
的大小會影響到導線的電阻、電流承載能力和信號傳輸性能。 線間距:線間距是指PCB板上相鄰導線之間的距離,同樣以mil為單位。線間距的大小會影響到電路的串擾、電磁兼容性和散熱性能。 二、線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