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中旬,蘋果推出了搭載自研M1芯片的Mac產品。雖然是ARM架構,但是產品性能卻十分強悍。也正因此,很多行業分析師認為ARM架構將會對x86架構的處理器形成強有力的沖擊。
不過,目前顯然不止蘋果一家廠商看到了這一趨勢。據外媒報道,美國的另一科技巨頭谷歌也正在研發適用于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的自研ARM處理器。
細節方面,Google的ARM自研處理器代號為“Whitechapel”,由三星5nm工藝打造,擁有8個核心。
據悉,谷歌目前已經收到了“Whitechapel”的相關樣品,正在針對Pixel智能手機產品進行緊鑼密鼓的測試。一旦在Pixel智能手機上獲得長足進步,隨后將會在運行Chrome OS操作系統的筆記本上繼續測試,以形成與蘋果類似的自有硬件生態。
責任編輯:tzh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處理器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9882瀏覽量
234854 -
ARM
+關注
關注
134文章
9347瀏覽量
377027 -
谷歌
+關注
關注
27文章
6231瀏覽量
108014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544瀏覽量
20379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Arm自研芯片!從高通、英偉達手中搶客戶?
的首位客戶。 ? 另外還有消息稱,Arm正在從自己客戶的公司中招募員工,有客戶公司高管收到了來自Arm的信息,其中提到希望聘請一位高管來幫助Arm從單純的
高端芯片自研,服務器芯片傳來好消息!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晶晶)當前,自研處理器已經跨過了能用的階段,逐漸走向好用,但無論是消費級還是服務器級都面臨著如何在性能上接近國外高端產品,以及生態上如何更加完善的問題。國內廠商

Arm轉型推自研芯片,Meta成首位客戶
據最新報道,軟銀旗下的Arm公司正在加速推進其從傳統授權模式向自主芯片設計和制造的重大轉型。預計最早在今年夏季,Arm將推出其自研芯片,這一
強悍的AWS Graviton4處理器及其背后的Arm Neoverse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吳子鵬)在今年的亞馬遜re:Invent 2024大會上,該公司正式對外發布了旗下第四代自研Arm芯片——Graviton4。作為目前最強大的Graviton處理器
蘋果計劃2025年起采用自研藍牙Wi-Fi芯片
組合芯片,以替代當前使用的博通芯片。 這款自研芯片的內部代號為“Proxima”,象征著蘋果在芯片自研領域的一次重要突破。據消息透露,“Pr
Arm成功將Arm KleidiAI軟件庫集成到騰訊自研的Angel 機器學習框架
Arm 與騰訊攜手合作,成功將 Arm KleidiAI 軟件庫集成到騰訊自研的 Angel 機器學習框架。 ? 借助 KleidiAI 解鎖卓越性能、能效和可移植性,騰訊混元大模型能
ARM處理器的尋址方式
ARM處理器的尋址方式是處理器在執行指令時,根據指令中給出的地址信息來尋找物理地址的方法。ARM處理器支持多種尋址方式,以滿足不同的編程需求
ARM處理器和CPU有什么區別
ARM處理器和CPU(中央處理器)之間的關系及區別,可以從多個維度進行深入探討。首先,需要明確的是,ARM處理器并非一種獨立的CPU類型,而
ARM處理器的工作模式和特點
ARM處理器具有多種工作模式,這些模式根據處理器執行的任務和當前的狀態進行劃分。常見的ARM處理器工作模式包括用戶模式(User Mode)
ARM處理器和CISC處理器的區別
ARM處理器和CISC(復雜指令集計算機)處理器在多個方面存在顯著的區別。這些區別主要體現在架構原理、性能與功耗、設計目標、應用領域以及市場生態等方面。
ARM處理器的結構和特點
ARM處理器,全稱Advanced RISC Machines,是一種基于精簡指令集(RISC)架構的微處理器。其結構和特點在嵌入式系統、移動設備、物聯網等多個領域具有顯著優勢。以下將詳細闡述
ARM處理器概述和發展歷程
ARM處理器是一種基于RISC(精簡指令集計算機)架構的高性能微處理器,由英國公司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開發和授權。它以其低功耗、低成本和高性能的特點,
高通驍龍6 Gen 3處理器發布
高通公司近日正式推出了驍龍6 Gen 3處理器,這款芯片采用先進的三星4nm工藝打造,代號為SM6475-AB,標志著中端處理器市場的新一輪性能革新。
研華無風扇BOX PC搭載兆芯KX-6000G處理器
近日,工控領導企業研華基于兆芯開先KX-6000G高效能處理器打造的新一代多擴展無風扇BOX PC——ITA-166順利上市。此前,研華基于兆芯處理器已經成功開發出多款工業電腦,并取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