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8日,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輪值董事長、量子測控總監孔偉成受邀參與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的CNCC2022“量子計算到了計算機學者入場的最佳時機嗎?——量子計算機體系結構論壇”。論壇探討量子計算探討量子計算時代計算機專業學者的機遇,聚焦量子計算機構建過程中計算機體系結構的思想與方法如何發揮作用,包括量子計算機的測控系統、編譯系統、線路優化及邏輯綜合等方面的前沿技術以及量子計算機工程化和產業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發展前景。
論壇思辨觀點概覽:
1、量子計算機體系結構仍處于發展的早期階段,當前研究更多的是量子比特物理實現的測控系統結構,也稱為量子控制體系結構。
2、與經典計算機體系結構的發展類似,“量化研究”也將在量子計算機體系結構的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
3、發展量子計算機體系結構,不僅需要推動技術進步,而且需要推動領域合作,以百花齊放的方式、更加包容的胸懷構建發展生態。
4、量子計算機體系結構的發展過程中,傳統計算機學者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電子計算機的發展過程中,體系結構研究扮演著核心角色。2017年,體系結構領域教授John L. Hennessy和David A. Patterson獲得圖靈獎;2020年,編譯領域教授Alfred Aho和Jeffrey Ullman獲得圖靈獎。近年來,量子計算快速發展,量子計算機體系結構快速上升為重要研究課題。
當前,量子計算機體系結構研究初起,我國科學家在世界綻放異彩,ISCA、MICRO、HPCA等國際體系結構頂會上成果不斷。量子計算機時代,我國能否搶占先機?計算機學者能否在量子計算機研究中找到新機遇?本次論壇邀請到活躍在國際體系結構研究一線的杰出青年學者,以及傳統計算機體系結構領域的總師、泰斗,共同探討量子計算機體系結構的快速發展之路。
2022年12月8日舉辦的CNCC2022“量子計算到了計算機學者入場的最佳時機嗎?——量子計算機體系結構論壇”,從學術、技術和產業的角度出發,深入探討量子計算機工程化和產業化發展、量子計算機體系結構的內涵及外延、經典計算機體系結構對量子計算機體系結構發展帶來的啟示等前沿問題。
本次論壇由CCF主辦,CCF量子計算專業組承辦,CCF量子計算專業組秘書長郭國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CCF量子計算專業組常委吳俊杰(國防科技大學)共同擔任主席,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輪值董事長、量子測控總監孔偉成,CCF量子計算專業組、CCF體系結構專委執行委員、國防科技大學副研究員付祥,騰訊量子實驗室研究員張孟禹,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勞玲玲擔任引導發言嘉賓,CCF常務理事、兩屆CCF長沙分部主席、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銀河天河超級計算機總設計師盧凱,CCF體系結構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武成崗,國家杰青、清華大學教授尹首一,CCF體系結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CCF杰出演講者、CCF YOCSEF(2019-2020)上海主席、上海交通大學李超等專家擔任思辨嘉賓。來自全國多所高校及企事業單位的100余人通過CNCC官方網站參加了本次論壇,線上直播人氣達到了4萬以上。
CCF量子計算專業組執委、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吳玉椿主持引導發言,本源量子孔偉成以“從量子測控系統到工程化量子計算機”為題,帶領大家了解了國內外量子測控及量子操作系統的現狀,詳細介紹了本源量子計算機測控系統的基本原理及工程化開發流程。
付祥以“量子控制體系結構及其與量子軟件的互動”為題,分享了當前量子計算機控制系統的現狀以及控制系統設計的基本邏輯。指出當前量子控制系統與量子軟件之間不匹配的現狀,展望了該領域未來發展。
張孟禹以“面向超導量子硬件的控制微體系架構”為題,介紹了騰訊量子實驗室在量子控制微體系結構方面的工作。特別是針對超導比特系統退相干時間短這一特性,給出了騰訊解決方案。除此之外,還介紹了騰訊量子實驗室在測控系統硬件方面的工作進展與成果。
勞玲玲以“基于哈密頓量模擬算法的量子編譯技術”為題,介紹了量子編譯器基本原理及前沿進展,指出已有通用編譯器的不足之處,詳細介紹了她們團隊基于量子模擬算法的編譯器2QAN。該編譯器適用于不同的拓撲結構和量子指令集,可以有效地縮小量子電路規模、提高模擬算法保真度。
引導發言結束后,吳俊杰主持思辨研討。嘉賓與講者圍繞“量子計算機體系結構的內涵與外延”、“量子計算機體系結構需要如何發展”等議題展開了思辨研討。盧凱、武成崗、尹首一、李超、孫廣中、韓永建、張君華等專家分別發表了觀點。
原文轉自中國計算機學會
-
計算機
+關注
關注
19文章
7650瀏覽量
90544 -
量子計算
+關注
關注
4文章
1145瀏覽量
3564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NVIDIA助力全球最大量子研究超級計算機
Raspberry Pi 是單板計算機之王?

Quantinuum“Reimei”量子計算機在RIKEN正式運行
日英聯手開發下一代量子計算機
新思科技如何應對量子計算機的威脅
我國首條超導量子計算機制造鏈已啟動升級與擴建
中國量子計算機證明是可用的——《瞭望》刊發中國量子信息奠基人郭光燦院士專訪

《圖說本源產品》系列之五:“本源悟空”量子計算機整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