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提高n-TOPCon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仍然是一個熱門話題。作為中國光伏檢測設備的領軍企業,「美能光伏」在持續關注行業技術發展。為應對提升轉換效率中的難題,美能提出高效TOPCon電池片研發解決方案,并提供相應的研發設備。其中在線Poly膜厚測試儀,采用領先的微納米薄膜光學測量技術,實現超廣測量范圍20nm-2000nm和0.5nm超高重復性精度,可對樣品進行快速、自動的5點同步掃描。接下來,將給大家展示不同Poly膜厚對電池的性能效率影響。
解決“提升效率”難題
薄化Poly層是關鍵
對于TOPCon電池來說,基于 24.8%的電池轉換效率,主要影響效率的因素由大到小:1.正面復合損失,2.光學損失,3.正面傳輸損失,4.體復合損失,5.背面傳輸損失,6.背面復合損失。由此可見,TOPCon電池目前的主要效率缺口來自前表面。原因在于:
TOPCon電池背表面由SiO2、Poly層組成鈍化接觸結構,而前表面僅由Al2O3層鈍化,使用燒穿型漿料,仍存在金屬-硅基體直接接觸
由于硼擴摻雜濃度低,為了實現更好的接觸,正面細柵從銀漿轉變為銀鋁漿。為達到同樣的導電效果,柵線寬度大于銀漿。
為了解決TOPCon電池正表面的效率損失,終極方案是在正面也做成SiO2+Poly層的鈍化接觸結構。但P型TOPCon層的鈍化能力本身就弱于N型TOPCon層,且前表面多晶硅會造成強烈的光學吸收。因此,目前多考慮局部Poly層,即在正表面電極下方做一小部分SiO2、Poly層,但應用層面難度較大。
在當前25%的效率基礎上,可以通過無損SE技術、薄Poly等優化工藝將TOPCon電池效率提升至26%。
針對TOPCon背面電鍍和絲網印刷
不同Poly膜厚對性能的影響
下面將針對TOPCon背面的電鍍和絲網印刷金屬化,研究Poly膜厚厚度降至30nm對太陽能電池性能的影響。
TOPCon太陽能電池的Poly層厚度分別為30,50,70和90nm,在反向電壓(- 12 V)下拍攝的熱成像圖像。
上圖顯示了所有Poly膜厚(30-90nm)的太陽能電池在-12V反向偏置電壓下的熱成像圖像。對于具有90nm厚的Poly層的樣品,幾乎整個太陽能電池邊緣顯示出顯著的溫度升高。隨著多晶硅厚度的減小,邊緣比例和溫度升高時的亮度也減小,從而降低了熱點的危險性和嚴重程度。對于具有30nm厚的Poly層的樣品,一小部分邊緣是熱可見的,而較大的部分仍然是不活躍的。
不同Poly膜厚的IQE和反射率曲線圖
(電鍍所有厚度(30,50,70,90nm)都顯示;絲網印刷僅顯示30和70nm厚度的結果)上圖顯示了在800-1200nm波長范圍內,電鍍和絲網印刷太陽能電池的內部量子效率(IQE)和反射率測量值與Poly膜厚的函數關系。波長為800nm時,IQE曲線開始相互偏離,直到波長為1100納米左右時才再次合并。對于這兩種金屬化方法,可以看到相同的趨勢,即隨著Poly膜厚的減少,在上述波長范圍內的IQE會降低。
Poly膜厚為90nm的采用電鍍金屬化工藝的樣品顯示出最高的IQE曲線。
Poly膜厚為70nm的絲網印刷樣品的IQE曲線與Poly膜厚為30nm的電鍍樣品的IQE曲線幾乎相同。
Poly膜厚為30nm的絲網印刷樣品的IQE曲線最低。
下表顯示了與采用90nm厚的Poly層和電鍍觸點作為參考值的電池相比的平均Jsc損失。接觸重組增加,100nm以下的Poly層對激光燒蝕的敏感性仍然低于絲網印刷金屬化。
結論
通過PECVD進行單面沉積會導致Poly層環繞到正面。這種寄生電流路徑可能會對太陽能電池進行分流,導致降低分流電阻。通過將量子效率結果與熱成像和掃描電鏡微特征相結合,確定了Poly環繞是產生熱點的原因。將沉積的Poly厚度從90nm減少到30nm,可以減小環繞的影響,從而改善Rsh和Irev。除了縮短沉積時間外,這種方法還能降低FCA,提高太陽能電池的雙面系數。
在線Poly膜厚測試儀
美能Poly5000在線膜厚測試儀是專為光伏工藝監控設計,可以對樣品進行快速、自動的5點同步掃描,獲得樣品不同位置的膜厚分布信息,可根據客戶樣品大小定制測量尺寸。
- 有效光譜范圍320nm~2400nm
- 快速、自動的5點同步掃描
- 重復性精度<0.5nm
- 超廣測量范圍20nm~2000nm
- 在線監控檢測實現零碎片率
- 實現全程產線自動化檢測、大大節約檢測時間
當前,光伏技術從P型往N型升級切換帶來了全產業鏈變革。在N型高效電池技術產業化中,n-TOPCon電池因為現階段更具成本競爭力和量產優勢,產能落地速度超出預期,不斷提升轉換效率將在n-TOPCon電池產業化中成為一項“難題”。在這一過程中,「美能光伏」致力于幫助客戶在電池薄膜厚度、正面金屬化、背面金屬化等技術上不斷創新優化,實現>25% n-TOPCon電池量產轉換效率。
-
太陽能電池
+關注
關注
22文章
1198瀏覽量
69592 -
測量
+關注
關注
10文章
4954瀏覽量
111867 -
電池片
+關注
關注
0文章
68瀏覽量
869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IBC-PSC叉指背接觸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結構模擬,清華大學Nano Res. Energy期刊
![IBC-PSC叉指背接觸鈣鈦礦<b class='flag-5'>太陽能電池</b>結構模擬,清華大學Nano Res. Energy期刊](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90/B6/wKgaomTcZGeAJZInAAAfzRiM67Q313.png)
Poly-SE選擇性多晶硅鈍化觸點在n-TOPCon電池中的應用
![<b class='flag-5'>Poly</b>-SE選擇性多晶硅鈍化觸點在<b class='flag-5'>n-TOPCon</b><b class='flag-5'>電池</b>中的應用](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90/B6/wKgaomTcZGeAJZInAAAfzRiM67Q313.png)
效率突破30.22%,通過優化HTL和采用SHJ底部電池實現鈣鈦礦/硅疊層太陽能電池性能提升
![<b class='flag-5'>效率</b>突破30.22%,通過優化HTL和采用SHJ底部<b class='flag-5'>電池</b>實現鈣鈦礦/硅疊<b class='flag-5'>層</b><b class='flag-5'>太陽能電池</b>性能提升](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90/B6/wKgaomTcZGeAJZInAAAfzRiM67Q313.png)
效率提升0.15-0.2%:雙面Poly和Poly Finger技術在TOPCon電池中的創新應用
![<b class='flag-5'>效率</b>提升0.15-0.2%:雙面<b class='flag-5'>Poly</b>和<b class='flag-5'>Poly</b> Finger技術在<b class='flag-5'>TOPCon</b><b class='flag-5'>電池</b>中的創新應用](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90/B6/wKgaomTcZGeAJZInAAAfzRiM67Q313.png)
邁向27.51%效率,非晶/微晶材料在HBC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
![邁向27.51%<b class='flag-5'>效率</b>,非晶/微晶材料在HBC<b class='flag-5'>太陽能電池</b>中的應用](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90/B6/wKgaomTcZGeAJZInAAAfzRiM67Q313.png)
天合光能n型TOPCon太陽電池效率達到25.9%
bc電池和topcon的區別在哪
淺談太陽能電池的類型
![淺談<b class='flag-5'>太陽能電池</b>的類型](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B/80/wKgaomYfMv6AV-NFAAAWxK5sDfo522.jpg)
減少鈣鈦礦/硅疊層太陽能電池中的反射損耗研究
![減少鈣鈦礦/硅疊<b class='flag-5'>層</b><b class='flag-5'>太陽能電池</b>中的反射損耗研究](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90/B6/wKgaomTcZGeAJZInAAAfzRiM67Q313.png)
高效介孔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電子注入和缺陷鈍化!
![高效介孔鈣鈦礦<b class='flag-5'>太陽能電池</b>的電子注入和缺陷鈍化!](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5/15/wKgZomX6TQKARYxjAAAcv0yN3aI237.png)
光注入退火工藝對TOPCon太陽能電池電性能的影響
![光注入退火工藝對<b class='flag-5'>TOPCon</b><b class='flag-5'>太陽能電池</b>電性能的影響](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90/B6/wKgaomTcZGeAJZInAAAfzRiM67Q313.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