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吳子鵬)近日,多家外媒發布消息稱,EDA龍頭企業新思科技(Synopsys)已提交收購工程軟件供應商安世(Ansys)的要約,Ansys收到的報價高于每股400美元,因此收購總價接近350億美元。如無意外,這筆收購將會是2024年里半導體產業標志性大型收購之一。
并購是EDA產業發展的核心主題之一,縱觀全球EDA三大企業(新思科技、Cadence和西門子EDA)的發展歷程,并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過,這一產業定律在國內目前并未很好地起到作用,反倒是國內EDA公司數量在飛速上漲,并購事件卻是寥寥。
實際上,這和EDA的本質有關系。回顧EDA發展史,還要追溯到1980年加州理工學院教授Carver Mead和全錄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的程式設計師Lynn Conway共同發表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系統導論》論文,這是EDA起源的標志事件之一。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系統導論》提出了通過編程語言進行芯片設計的創新思想,隨后才誕生了VHDL和Verilog等工具。隨著專用集成電路或 ASIC 的誕生,設計人員發現,EDA工具需要一個標準化的流程和元器件庫,這樣就可以大幅提升芯片設計的效率。
隨后,EDA產業確定了擴展、兼并和收購的發展路線,新思科技、Cadence和Mentor(現為西門子EDA)開始快速崛起。隨著并購不斷進行,設計人員發現,更大規模、功能更強大的EDA工具,能夠支持更大規模的可編程邏輯器件設計,同時設計效率也更高,系統設計會更加簡單。因此,當前的EDA工具已經完成了設計、制造、封裝的全覆蓋。
在這個過程中,新思科技、Cadence和西門子EDA都經歷了大量的并購事件。就以新思科技來說,自1990年開始該公司對外收購Zycad之后,接下來30幾年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并購史。其中,有官方聲明和報道的就有數十起并購案例。有統計數據顯示,新思科技發展至今并購數量超過了80次,為EDA三大家中最多。這些并購中,除了上面提到的350億美元擬收購Ansys這樣的大型并購之外,最經典的并購案例當屬2002年新思科技8.3億美元收購Avanti公司,當時后者剛與Cadence結束專利訴訟,此后新思科技不再是只占前端,而是補齊了數字集成電路 EDA 全流程所需要的團隊和技術。
并購不僅意味著EDA工具規模的增長,同時也讓EDA工具能夠融合更多的技術。EDA的主要創新并非算法創新,而是創新性地將現有算法應用于更多場景,或者是以先進技術來提升當前算法的效率,無論何種目的,并購融合都是主要的途徑。
那么,為什么國內EDA企業不去效仿EDA三大家以實現快速的擴張和增長呢?答案在于能力不足和價值不夠。筆者此前寫過一篇國內EDA全流程發展的內容,其中提到,華大九天、概倫電子、芯華章都已經實現了EDA全流程覆蓋,同時合見工軟和鴻芯微納等公司也在朝著全流程去發展。不過,我們的EDA全流程才剛剛跑通不久,在芯片設計產業的驗證還很有限。也就是說,國內的EDA企業目前還不太清晰哪些環節是下一步要著重補強的,因為相較現有EDA三大家提供的工具而言,全流程都需要補強。那么,從工具本身來說,國內相對體型較大的EDA公司,目前在工具層面還沒有達到發起并購的時間點。
第二點在于消化能力,從新思科技、Cadence和西門子EDA的并購來看,很多時候并購過來的工具并不值那么多錢,團隊和客戶反而價值更高。不過,對于國內的EDA企業而言,現階段并購有高質量客戶的EDA企業先不說標的較少,且基本屬于“蛇吞象”,容易給企業發展造成難以承擔的負擔,且并購過來的團隊也容易打亂原來的團隊部署和產品策略。
再說標的質量。從國際環境來說,國內EDA公司很難從國際上找目標并購了,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美國的關注以及企業所在國家和地區的保護,大概率會讓這類型的并購胎死腹中。而看回到國內,國內目前差不多70家EDA公司,絕大多數都在做點工具,這些點工具很多都是依附于新思科技、Cadence和西門子EDA的工具鏈。這就導致發起并購的一方,如果真的感興趣,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來了解工具,看看是否能夠和自己的工具匹配,這和EDA三大家瞄準市場第四來并購的策略,在效率上相差甚遠。
因此,總結而言,國內EDA產業還沒有到并購整合的時間點,大部分國內EDA公司過于依附EDA三大家也會讓并購的價值降低。現階段,國內EDA企業只是數量多,但是以自主創新和全流程為使命的卻很少,那么能夠發起并購的企業也不過五指之數。只能說,國內EDA產業發展還處于早期。
并購是EDA產業發展的核心主題之一,縱觀全球EDA三大企業(新思科技、Cadence和西門子EDA)的發展歷程,并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過,這一產業定律在國內目前并未很好地起到作用,反倒是國內EDA公司數量在飛速上漲,并購事件卻是寥寥。
EDA公司不在量多
如果說哪個產業并不以數量取勝,那么EDA產業肯定要算一個。EDA是一個強者恒強,強者擁有非常高護城河的產業,因此國際EDA三大家對這個產業有非常強的控制力。實際上,這和EDA的本質有關系。回顧EDA發展史,還要追溯到1980年加州理工學院教授Carver Mead和全錄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的程式設計師Lynn Conway共同發表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系統導論》論文,這是EDA起源的標志事件之一。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系統導論》提出了通過編程語言進行芯片設計的創新思想,隨后才誕生了VHDL和Verilog等工具。隨著專用集成電路或 ASIC 的誕生,設計人員發現,EDA工具需要一個標準化的流程和元器件庫,這樣就可以大幅提升芯片設計的效率。
隨后,EDA產業確定了擴展、兼并和收購的發展路線,新思科技、Cadence和Mentor(現為西門子EDA)開始快速崛起。隨著并購不斷進行,設計人員發現,更大規模、功能更強大的EDA工具,能夠支持更大規模的可編程邏輯器件設計,同時設計效率也更高,系統設計會更加簡單。因此,當前的EDA工具已經完成了設計、制造、封裝的全覆蓋。
在這個過程中,新思科技、Cadence和西門子EDA都經歷了大量的并購事件。就以新思科技來說,自1990年開始該公司對外收購Zycad之后,接下來30幾年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并購史。其中,有官方聲明和報道的就有數十起并購案例。有統計數據顯示,新思科技發展至今并購數量超過了80次,為EDA三大家中最多。這些并購中,除了上面提到的350億美元擬收購Ansys這樣的大型并購之外,最經典的并購案例當屬2002年新思科技8.3億美元收購Avanti公司,當時后者剛與Cadence結束專利訴訟,此后新思科技不再是只占前端,而是補齊了數字集成電路 EDA 全流程所需要的團隊和技術。
并購不僅意味著EDA工具規模的增長,同時也讓EDA工具能夠融合更多的技術。EDA的主要創新并非算法創新,而是創新性地將現有算法應用于更多場景,或者是以先進技術來提升當前算法的效率,無論何種目的,并購融合都是主要的途徑。
國產EDA的并購難題
區別于EDA三大家的體量增長,國產EDA產業的發展特點是數量在飛速上漲,和國內芯片設計企業呈現一樣的特點。統計數據顯示,國內現存關鍵詞為“芯片設計”和“集成電路設計”的企業共有16.83萬家;國內現有EDA公司超過70家,居全球首位。那么,為什么國內EDA企業不去效仿EDA三大家以實現快速的擴張和增長呢?答案在于能力不足和價值不夠。筆者此前寫過一篇國內EDA全流程發展的內容,其中提到,華大九天、概倫電子、芯華章都已經實現了EDA全流程覆蓋,同時合見工軟和鴻芯微納等公司也在朝著全流程去發展。不過,我們的EDA全流程才剛剛跑通不久,在芯片設計產業的驗證還很有限。也就是說,國內的EDA企業目前還不太清晰哪些環節是下一步要著重補強的,因為相較現有EDA三大家提供的工具而言,全流程都需要補強。那么,從工具本身來說,國內相對體型較大的EDA公司,目前在工具層面還沒有達到發起并購的時間點。
第二點在于消化能力,從新思科技、Cadence和西門子EDA的并購來看,很多時候并購過來的工具并不值那么多錢,團隊和客戶反而價值更高。不過,對于國內的EDA企業而言,現階段并購有高質量客戶的EDA企業先不說標的較少,且基本屬于“蛇吞象”,容易給企業發展造成難以承擔的負擔,且并購過來的團隊也容易打亂原來的團隊部署和產品策略。
再說標的質量。從國際環境來說,國內EDA公司很難從國際上找目標并購了,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美國的關注以及企業所在國家和地區的保護,大概率會讓這類型的并購胎死腹中。而看回到國內,國內目前差不多70家EDA公司,絕大多數都在做點工具,這些點工具很多都是依附于新思科技、Cadence和西門子EDA的工具鏈。這就導致發起并購的一方,如果真的感興趣,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來了解工具,看看是否能夠和自己的工具匹配,這和EDA三大家瞄準市場第四來并購的策略,在效率上相差甚遠。
因此,總結而言,國內EDA產業還沒有到并購整合的時間點,大部分國內EDA公司過于依附EDA三大家也會讓并購的價值降低。現階段,國內EDA企業只是數量多,但是以自主創新和全流程為使命的卻很少,那么能夠發起并購的企業也不過五指之數。只能說,國內EDA產業發展還處于早期。
結語
如果不考慮到外圍因素,實際上我們是不需要國產EDA工具的。不過,現在的情況是我們不得不打造自己的EDA工具。從發展邏輯來說,EDA產業發展離不開擴展、兼并和收購的發展主線,只是從發起并購方和被并購方來說,國內EDA產業還不到這個時候。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eda
+關注
關注
71文章
2850瀏覽量
175667 -
新思
+關注
關注
0文章
21瀏覽量
29912 -
并購
+關注
關注
0文章
52瀏覽量
2014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國內A股芯片公司并購潮起!芯聯集成、紫光股份領銜,產業整合和競爭力提升是關鍵
電子發燒友原創 章鷹 ? 2024年6月以來,隨著“科創板八條”的發布,國內半導體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大幕拉開。截止10月18日,今年A股半導體產業鏈已經有36家企業披露重大重組時間或者進展,允許跨界

AI、Chiplet EDA需求強勁!國產EDA跑步進入,突破3%市場份額有大招
? “縱觀全球EDA發展之路,企業并購整合是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全球EDA三大家每年數次并購,擁有了較為完整的全流程產品,在部分領域擁有較大

華泰聯合證券左迪:A 股并購重組政策解讀與市場趨勢?
“集成電路行業投資并購論壇” 上指出,并購重組有助于企業突破估值瓶頸,在人才、市場和技術等方面實現提升。? ? 該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集成電路校友會主辦,芯原微電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海通證券協辦。左迪分享的主題為《A 股并購
發表于 03-16 15:22
?276次閱讀
晶豐明源胡黎強:并購要關注人才、技術、產品和客戶等方面的協同
對于半導體企業來說,并購是企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并購,企業能夠迅速整合前沿技術專利與研發團隊,突破細分領域的技術瓶頸;通過并購,企業得以實現技術協同升級,縮短研發周期;通過并購,
發表于 03-16 14:59
?297次閱讀
村田電子考慮大規模并購!
全球最大電容生產商日本村田制作所社長中島規巨表示,公司正在考慮進行超過 1000 億日元 (約 6.65 億美元) 的并購,以推動公司成長。目標是在截至 2027 財年的中期計劃期間內完成。 村田
華為發布2025充電網絡產業十大趨勢
華為近期以“讓有路的地方就有高質量充電”為主題,成功舉辦了2025充電網絡產業十大趨勢發布會。會上,華為智能充電網絡領域總裁王志武全面解讀了未來充電網絡產業的十大趨勢,涵蓋了
華為發布2025數據中心能源十大趨勢
今日,華為舉辦2025數據中心能源十大趨勢發布會,華為數據中心能源領域總裁堯權全面解讀數據中心能源十大趨勢,為AI時代數據中心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洞見變革,引領產業跨越式發展。
華為發布2025充電網絡產業十大趨勢
近日,華為以“讓有路的地方就有高質量充電”為主題,舉辦2025充電網絡產業十大趨勢發布會。華為智能充電網絡領域總裁王志武從產業發展走向與技術發展路線,全面解讀2025年充電網絡產業十
重磅并購!家電巨頭收購“準IPO”企業
半導體行業又一重磅并購!康佳集團發布公告并購芯片“小巨人”企業,旨在整合供應鏈、提升產品研發與創新能力。從這次收購動向,可以看出半導體行業哪些趨勢? 近日,業務覆蓋消費電子、智能終端、半導體等多個
A股36家半導體企業發起并購
2024A股半導體產業鏈已有36家企業披露重大重組事件或進展;交易金額和涉及范圍均創下歷史新高。包括有譜源精電、炬光科技、思瑞浦、芯聯集成、納芯微、長電科技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均披露了并購意向或并購
全球半導體行業并購報告:2024年3月,241起交易,總金額達435億美元
根據我們的統計,本月全球半導體企業并購事件達到了241起之多(包含傳聞和撤銷),較上月增長了55起(29.6%),與去年同期相比更是激增了118起(95.9%)。無論是同比還是環比,本月的并購數量都呈現出顯著的增長態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