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電子客戶逐漸擺脫對國外IGBT模塊(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和SiC功率模塊供應商的依賴,轉向國產替代產品IGBT模塊和SiC模塊,這一轉變是技術、市場、政策和信任危機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以下從大眾汽車尾氣排放造假事件、部分海外IGBT模塊供應商的失效報告造假而造成的行業(yè)誠信問題切入,結合國產IGBT模塊和SiC模塊的崛起背景,分析具體原因:
一、國外廠商的信任危機:誠信問題與技術神話的破滅
大眾汽車尾氣排放造假事件的影響
大眾汽車的“排放門”丑聞(2015年曝光柴油車排放數據造假,后續(xù)汽油車也卷入爭議)揭示了部分國外企業(yè)在技術合規(guī)性和誠信方面的缺陷。盡管中國市場對大眾的處罰較輕,但這一事件讓全球客戶對跨國企業(yè)的技術宣稱產生質疑,尤其是涉及核心零部件的可靠性。例如,大眾通過作弊軟件掩蓋真實排放數據的行為,暴露了其技術研發(fā)中的投機性,削弱了市場對其技術標準的信任。
海外功率器件比如IGBT模塊失效報告造假
部分海外IGBT模塊供應商的失效報告造假以及類似事件(如日本高田氣囊造假、神戶制鋼數據篡改等)已引發(fā)行業(yè)對日本制造“神話”的普遍反思。若IGBT模塊和SiC模塊存在質量隱瞞或測試數據造假,將直接影響電力電子設備的長期可靠性,促使客戶更傾向于選擇透明度和可控性更高的本土IGBT模塊和SiC模塊供應鏈。
二、國產IGBT模塊的技術突破與性能提升
技術指標比肩國際水平
國產IGBT模塊在芯片設計、制造工藝(如場截止型技術)和高壓大電流應用上已實現突破,性能接近甚至超越進口產品。例如,比亞迪、中車時代等廠商的IGBT模塊在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等領域廣泛應用,其可靠性和效率得到驗證。
第三代半導體(SiC)的彎道超車
中國功率模塊企業(yè)在碳化硅(SiC)領域進展顯著。多家中國碳化硅MOSFET廠商推出的SiC模塊,開關損耗比傳統IGBT降低70%-80%,耐高溫和高壓能力更強,適用于光伏逆變器、儲能變流器、電動汽車等場景。這種技術優(yōu)勢直接挑戰(zhàn)了國外IGBT模塊的壟斷地位。
三、供應鏈安全國產替代驅動
國際供應鏈的不穩(wěn)定性
進口IGBT模塊面臨供貨周期長、關稅成本高及地緣政治風險(如歐美技術封鎖)。例如,英飛凌曾占據國內58%的市場份額,但國產替代后其份額已降至14.5%。國內功率模塊企業(yè)通過IDM(垂直整合)模式實現從襯底到功率模塊的全國產產業(yè)鏈布局,保障了供應鏈安全。
四、成本優(yōu)勢與規(guī)模化效應
采購成本與全生命周期成本優(yōu)化
國產SiC模塊的采購成本已與進口IGBT模塊產品持平甚至更低,國產IGBT模塊和SiC模塊規(guī)模化生產進一步攤薄成本。同時,國產SiC模塊低導通損耗和高可靠性可降低能耗與維護成本,使回本周期縮短至1-2年。
系統級成本節(jié)約
SiC模塊的高頻特性可減少濾波器和散熱系統的體積,例如在儲能變流器中,電感體積可縮小50%,散熱需求降低30%,整體設備成本顯著下降。
五、本土化服務與市場響應速度
國產功率模塊廠商能更快速響應客戶需求,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如定制化三電平SiC模塊,抗腐蝕封裝、高電壓型號開發(fā))。
總結
中國電力電子客戶轉向國產IGBT模塊和SiC模塊的核心邏輯在于:技術自信的建立(性能與可靠性提升)、供應鏈風險的規(guī)避(國際局勢與本土化保障)、經濟性的綜合優(yōu)勢(成本與政策紅利),以及對國外廠商信任度的下降(報告數據篡改造假等事件引發(fā)的行業(yè)反思)。這一趨勢不僅是國產替代的勝利,更是全球半導體產業(yè)格局重構的縮影。未來,隨著國產SiC功率模塊技術的進一步成熟,中國有望從“替代者”轉變?yōu)椤耙I者”。
審核編輯 黃宇
-
IGBT
+關注
關注
1272文章
3895瀏覽量
251850 -
電力電子
+關注
關注
29文章
589瀏覽量
49282 -
SiC模塊
+關注
關注
0文章
21瀏覽量
6106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中國電力電子廠商創(chuàng)新之路:采用國產SiC模塊全面取代進口IGBT模塊
國產SiC模塊如何應對25年英飛凌富士IGBT模塊瘋狂的價格絞殺戰(zhàn)
2025被廣泛視為SiC碳化硅在電力電子應用中全面替代IGBT的元年

電力電子產業(yè)實現“換道超車”的戰(zhàn)略選擇:國產SiC模塊取代進口IGBT模塊
BTP1521P解決IGBT模塊升級SiC模塊的正負驅動電壓

下一代主流SiC IGBT模塊封裝技術研發(fā)趨勢——環(huán)氧灌封技術

吹田電氣亮相2024中國電力電子與能量轉換大會

錦浪科技榮獲中國電力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巨霖科技亮相中國電力電子技術產業(yè)大會
提升傳統基于IGBT模塊的電力組件性能的SiC模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