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一線城市,由政府、央企等大力投入,數以萬計的充電樁正在建設,越來越多的電動汽車即將下線,更多的政府用車準備“換電”;而在山東、河北等省的二三線城市,無牌、無證、廉價的低速電動汽車野蠻生長數載,無需政府補貼,已經自成商業模式和產業鏈。我們姑且將其稱為電動汽車的一“土”、一“洋”兩種模式。
50秒換電、隨處充電的“美麗新世界”
國際巨頭謀劃中國產業鏈
周江龍是Better Place公司(簡稱BP)中國業務總監,他說,自己明天就要從廣州飛往北京開會,希望BP的技術能有與中國電動汽車國家標準接軌的機會,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服務運營商之一,BP公司正在中國下一盤很大的棋。
去年12月,位于廣州珠江新城的BP電動汽車體驗中心正式亮相,豪華程度絲毫不遜于BP位于日本東京的全自動換電系統,電動汽車在此更換電池,只要50多秒即可完成,代表了全球頂尖水準。這就是被稱為“快換”的模式,因為“換電”的速度遠比充電來得快。目前,BP已在以色列建造數百座換電站,并成功運營,廣州的體驗中心僅是BP在華第一步。
去年與南方電網簽署戰略協議后,BP仍在積極與國內產業各方接觸,周江龍向《IT時報》記者透露,BP公司正在積極與國內企業談判,并希望能夠以成立合資公司的形式繼續推動國內業務,另一方面,BP的供應鏈生產基地也將落戶中國。
深圳充電設施“準普及”
與廣州緊緊相鄰的深圳,是我國電動汽車基礎設施最完善的城市。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深圳的充電網點已達數千個。2012年,深圳還將建成超過1萬個充電站和充電樁,覆蓋許多街道社區。與這1萬個充電樁交相輝映的是,深圳恰恰是中國電池和汽車巨頭比亞迪的大本營,深圳當地發展電動汽車的條件可謂得天獨厚。
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比亞迪接連推出雙模電動汽車F3DM、純電動汽車E6以及電動大巴K9等。不過,一位比亞迪內部人士向記者坦言,現在購買電動汽車的主要來自政府、出租車、公交和比亞迪自己的員工,銷售量只有幾百輛樣子。
借大運會等大型活動契機,深圳的電動出租車和公交車紛紛上路,充電站也陸續建成。在深圳香蜜湖的“力能加電站香蜜湖站”,站牌上的普天和中海油的標志格外顯眼,原來這家充電站來自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與中國普天的合資公司——普天海油。
普天海油這類能源公司的“插足”顯然不會得到地方電網的支持,普天海油借助自身加油站等資源改造充電設施,而南方電網則背靠供電所、社區等公共資源,雖然互相之間存在競爭關系,但卻共同促成了充電設施在深圳的快速普及。
除了廣州、深圳、上海、杭州等地同樣在電動汽車領域動作頻頻,電動汽車頂著節能減排的光環高歌猛進。
實際使用少 只等政府買單
與各地熱火朝天的電動汽車產業建設熱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電動汽車試點艱難。在上海,全市已經上了牌照的電動汽車僅約10輛,嘉定電動汽車國際示范區內充電樁推廣計劃異常謹慎;在深圳,目前數千個充電樁基本沒有用戶。
行政化的電動汽車發展在全國表現低迷,同濟大學汽車營銷管理學院龔在研告訴記者,國家曾寄望今年年底在全國6個擁有私人電動車補貼的城市推廣10萬輛車,但目前6個城市的總量加起來只有1000輛左右。
一位充電設備生產廠家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一般一套快速充電機的投入超過100萬,而設置在小區里的小型設備也價值數萬元,“最便宜的也要1萬元人民幣”。從目前各地方政府充電樁建設計劃來看,預計投資額都在數億元級別。數千充電樁無人問津,而且全國各地仍繼續建設,錢哪里來?周江龍向記者表示,“資金不是問題”,如果電動汽車形成規模效應,折算成傳統汽車消耗的汽油,前期投資一個禮拜就能收回。
同時,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強調,電動汽車在中國發展絕離不開——“政府”,對市場的培育和老百姓消費行為的教育只有政府來做,政府必須帶頭投資、采購并使用電動汽車。
目前,一部售價20多萬的電動汽車,消費者實際購買價格僅為10萬左右,之間差價全部由各級政府通過各種形式進行補貼。據稱財政部原來對新能源汽車補貼預算為50億元,但最終實際用于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資金不到1億元。“消費者仍感覺私人電動車的成本高。” 龔在研說。深圳政府甚至承諾,只要車主購買電動汽車,南方電網就免費為其安裝兩個充電樁。盡管這樣,業內專家仍回避電動汽車在普通消費者中的普及時間表,認為時機仍未成熟。
農用車輛廠轉型年銷數萬輛電動汽車
“山寨汽車之都”依舊
網友如此調侃在山東等地快速發展的低速電動汽車,“外型和普通轎車一樣,有奔馳、有寶馬,只充電,不燒油。只要充電8小時,可跑100公里,成本只需8塊錢。”
2009年,央視《經濟半小時》節目的曝光,使山東聊城成了全國有名的“山寨汽車之都”。4年時間過去,聊城依然沒變,形似奇瑞QQ或雪弗蘭spark的小車在街上跑得歡,沒車牌,只掛了一個廠家的廣告牌,上面寫著電動車。不僅如此,現在河北、安徽、浙江等省不少城市也出現了大量此類電動車,“星星之火”儼然已經開始燎原。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劉剛說,“在山東、河北等地的農村或小縣城,低速電動車已成為很多人依賴的交通工具。”
一位當地的電動汽車代理商向記者描述,在聊城最熱鬧的獅子樓商業街上,除了賣電腦的,就是賣電動車的,雖然競爭越來越激烈,但電動車依然算得上聊城這些年最火的生意。
據這位代理商介紹,當地最大的電動汽車生產商是時風集團,在國內業界非常有名,也是山東省境內最大的電動車生產廠。而現在,“牌子更多了,有比德文、濱州紅星等,比德文還請了劉德華代言,奇瑞也出了一款QQ3電動車,賣得也不錯。”
老楊家住在聊城的高唐,是一位老資格電動汽車車主。他告訴記者,自己之前開的是一輛時風,2萬多,當時自己連駕照都沒有,平時就在鄉下跑跑,最遠一次他駕車開到了德州,距離高唐有70公里左右,算跑過一次長途。老楊說,一般情況下,他的小車能連續開100多公里。
最近,老楊又換了輛新車,還是電動汽車,不過得4萬多,有了電動門窗、空調等新設備。他說,這些年電動車也在不斷升級,越來越高檔了。
地方政府鼎力扶持
對于低速電動汽車在山東等地市場的成功,業界拋出諸多質疑。電瓶車換個外殼也算電動汽車?這樣的電動汽車怎么能上牌照?車主沒有駕照,安全隱患怎么辦?
龔在研表示:“這種低速電動汽車就像電動自行車的升級版,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電動汽車,有人說它可以‘農村包圍城市’,但很難想象上海、北京的路上開著這類車,而且若大力發展低速電動車,將來我國在國際電動汽車市場只能越來越落后。”
雖然質疑聲不斷,但山東省卻將其視為香餑餑,并持續加大產業扶持力度。2010年,山東省政府正式向國務院發出《山東省政府關于申請開展低速純電動乘用車試點工作的請示》。2011年8月,國內第一個低速電動汽車行業自律性標準在濟南正式發布,這一標準是由山東省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聯盟制定實施的。由于我國尚未出臺過有關低速電動汽車的技術標準,山東省出臺該標準在全國屬首例。
由于地方政府扶持,一位濟寧電動車生產商向記者透露,現在山東幾乎每個市都有自己扶持的地方電動車生產企業,預計一共超過50家,當然,最大的還是時風,該廠從農用車輛生產廠轉型電動車,年產能預計有望突破10萬。
交通管理模式初現
為了替山東的低速電動車模式正名,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陳清泉、陳立泉和鄭綿平四人曾聯合署名上書國務院,建議優先發展“純電驅動”的微小型、低速、短程乘用車。
楊裕生表示,低速電動汽車決不是電瓶車換個外殼,而是要在有限的重量和空間里進行最巧妙的設計,嵌入先進的電機和電控系統,做出安全、節能、適用、價廉的新型電動汽車。
楊裕生向《IT時報》記者透露,關于外界普遍質疑的低速電動車上牌等問題,目前河北邢臺已經出臺了較為完善的做法。據介紹,邢臺市工信局、發改委、交警支隊和保險業等多方日前聯合出臺《邢臺市低速電動汽車管理辦法(暫行)》。《辦法》規定,對低速電動汽車實行人工登記管理;參照《機動車駕駛證管理辦法》,駕駛人應取得C1以上駕駛證。
不過,目前該辦法僅在邢臺小范圍試行,全國其他城市暫未跟進。業內人士認為,一旦低速電動汽車這一頑疾能夠根除,得以“正名”后的低速電動汽車將跑得更歡。
三問電動汽車發展模式
當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遲遲未能出臺,國家電網和工信部聚焦“換電”和“充電”模式,展開激烈博弈。姑且拋開“神仙戰”不提,中國電動汽車發展之勢雖然蓬勃,但記者仍要拋出三個有待解答的問題。
政府和民間誰發力?從目前來看,政府在電動汽車發展中占據了最重要的位置,以至于產業鏈上下游全都唯馬首是瞻。如果電動汽車產業鏈只能靠政府扶持度日,那么政府肩上的擔子豈不太重,靈活的商業模式也不容易形成。
農村包圍城市還是堅持主流?我國的農村低速汽車市場值得關注,而我國的整體電動汽車技術和產業水平還得在國際主流模式下提升,在更長遠的未來,低速電動車恐將被淘汰。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充電樁已經建了那么多,卻無人問津,是繼續完善基礎設施,還是等待電動汽車用戶的增多?在這個問題上,Better Place和普天海油這樣的大型企業伺機欲動,它們擁有足夠的資金實力和意愿建立起完善的充換電網絡,作為企業,它們的算盤是一個未來的空前龐大的“電交易”市場。
50秒換電、隨處充電的“美麗新世界”
國際巨頭謀劃中國產業鏈
周江龍是Better Place公司(簡稱BP)中國業務總監,他說,自己明天就要從廣州飛往北京開會,希望BP的技術能有與中國電動汽車國家標準接軌的機會,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服務運營商之一,BP公司正在中國下一盤很大的棋。
去年12月,位于廣州珠江新城的BP電動汽車體驗中心正式亮相,豪華程度絲毫不遜于BP位于日本東京的全自動換電系統,電動汽車在此更換電池,只要50多秒即可完成,代表了全球頂尖水準。這就是被稱為“快換”的模式,因為“換電”的速度遠比充電來得快。目前,BP已在以色列建造數百座換電站,并成功運營,廣州的體驗中心僅是BP在華第一步。
去年與南方電網簽署戰略協議后,BP仍在積極與國內產業各方接觸,周江龍向《IT時報》記者透露,BP公司正在積極與國內企業談判,并希望能夠以成立合資公司的形式繼續推動國內業務,另一方面,BP的供應鏈生產基地也將落戶中國。
深圳充電設施“準普及”
與廣州緊緊相鄰的深圳,是我國電動汽車基礎設施最完善的城市。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深圳的充電網點已達數千個。2012年,深圳還將建成超過1萬個充電站和充電樁,覆蓋許多街道社區。與這1萬個充電樁交相輝映的是,深圳恰恰是中國電池和汽車巨頭比亞迪的大本營,深圳當地發展電動汽車的條件可謂得天獨厚。
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比亞迪接連推出雙模電動汽車F3DM、純電動汽車E6以及電動大巴K9等。不過,一位比亞迪內部人士向記者坦言,現在購買電動汽車的主要來自政府、出租車、公交和比亞迪自己的員工,銷售量只有幾百輛樣子。
借大運會等大型活動契機,深圳的電動出租車和公交車紛紛上路,充電站也陸續建成。在深圳香蜜湖的“力能加電站香蜜湖站”,站牌上的普天和中海油的標志格外顯眼,原來這家充電站來自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與中國普天的合資公司——普天海油。
普天海油這類能源公司的“插足”顯然不會得到地方電網的支持,普天海油借助自身加油站等資源改造充電設施,而南方電網則背靠供電所、社區等公共資源,雖然互相之間存在競爭關系,但卻共同促成了充電設施在深圳的快速普及。
除了廣州、深圳、上海、杭州等地同樣在電動汽車領域動作頻頻,電動汽車頂著節能減排的光環高歌猛進。
實際使用少 只等政府買單
與各地熱火朝天的電動汽車產業建設熱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電動汽車試點艱難。在上海,全市已經上了牌照的電動汽車僅約10輛,嘉定電動汽車國際示范區內充電樁推廣計劃異常謹慎;在深圳,目前數千個充電樁基本沒有用戶。
行政化的電動汽車發展在全國表現低迷,同濟大學汽車營銷管理學院龔在研告訴記者,國家曾寄望今年年底在全國6個擁有私人電動車補貼的城市推廣10萬輛車,但目前6個城市的總量加起來只有1000輛左右。
一位充電設備生產廠家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一般一套快速充電機的投入超過100萬,而設置在小區里的小型設備也價值數萬元,“最便宜的也要1萬元人民幣”。從目前各地方政府充電樁建設計劃來看,預計投資額都在數億元級別。數千充電樁無人問津,而且全國各地仍繼續建設,錢哪里來?周江龍向記者表示,“資金不是問題”,如果電動汽車形成規模效應,折算成傳統汽車消耗的汽油,前期投資一個禮拜就能收回。
同時,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強調,電動汽車在中國發展絕離不開——“政府”,對市場的培育和老百姓消費行為的教育只有政府來做,政府必須帶頭投資、采購并使用電動汽車。
目前,一部售價20多萬的電動汽車,消費者實際購買價格僅為10萬左右,之間差價全部由各級政府通過各種形式進行補貼。據稱財政部原來對新能源汽車補貼預算為50億元,但最終實際用于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資金不到1億元。“消費者仍感覺私人電動車的成本高。” 龔在研說。深圳政府甚至承諾,只要車主購買電動汽車,南方電網就免費為其安裝兩個充電樁。盡管這樣,業內專家仍回避電動汽車在普通消費者中的普及時間表,認為時機仍未成熟。
農用車輛廠轉型年銷數萬輛電動汽車
“山寨汽車之都”依舊
網友如此調侃在山東等地快速發展的低速電動汽車,“外型和普通轎車一樣,有奔馳、有寶馬,只充電,不燒油。只要充電8小時,可跑100公里,成本只需8塊錢。”
2009年,央視《經濟半小時》節目的曝光,使山東聊城成了全國有名的“山寨汽車之都”。4年時間過去,聊城依然沒變,形似奇瑞QQ或雪弗蘭spark的小車在街上跑得歡,沒車牌,只掛了一個廠家的廣告牌,上面寫著電動車。不僅如此,現在河北、安徽、浙江等省不少城市也出現了大量此類電動車,“星星之火”儼然已經開始燎原。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劉剛說,“在山東、河北等地的農村或小縣城,低速電動車已成為很多人依賴的交通工具。”
一位當地的電動汽車代理商向記者描述,在聊城最熱鬧的獅子樓商業街上,除了賣電腦的,就是賣電動車的,雖然競爭越來越激烈,但電動車依然算得上聊城這些年最火的生意。
據這位代理商介紹,當地最大的電動汽車生產商是時風集團,在國內業界非常有名,也是山東省境內最大的電動車生產廠。而現在,“牌子更多了,有比德文、濱州紅星等,比德文還請了劉德華代言,奇瑞也出了一款QQ3電動車,賣得也不錯。”
老楊家住在聊城的高唐,是一位老資格電動汽車車主。他告訴記者,自己之前開的是一輛時風,2萬多,當時自己連駕照都沒有,平時就在鄉下跑跑,最遠一次他駕車開到了德州,距離高唐有70公里左右,算跑過一次長途。老楊說,一般情況下,他的小車能連續開100多公里。
最近,老楊又換了輛新車,還是電動汽車,不過得4萬多,有了電動門窗、空調等新設備。他說,這些年電動車也在不斷升級,越來越高檔了。
地方政府鼎力扶持
對于低速電動汽車在山東等地市場的成功,業界拋出諸多質疑。電瓶車換個外殼也算電動汽車?這樣的電動汽車怎么能上牌照?車主沒有駕照,安全隱患怎么辦?
龔在研表示:“這種低速電動汽車就像電動自行車的升級版,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電動汽車,有人說它可以‘農村包圍城市’,但很難想象上海、北京的路上開著這類車,而且若大力發展低速電動車,將來我國在國際電動汽車市場只能越來越落后。”
雖然質疑聲不斷,但山東省卻將其視為香餑餑,并持續加大產業扶持力度。2010年,山東省政府正式向國務院發出《山東省政府關于申請開展低速純電動乘用車試點工作的請示》。2011年8月,國內第一個低速電動汽車行業自律性標準在濟南正式發布,這一標準是由山東省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聯盟制定實施的。由于我國尚未出臺過有關低速電動汽車的技術標準,山東省出臺該標準在全國屬首例。
由于地方政府扶持,一位濟寧電動車生產商向記者透露,現在山東幾乎每個市都有自己扶持的地方電動車生產企業,預計一共超過50家,當然,最大的還是時風,該廠從農用車輛生產廠轉型電動車,年產能預計有望突破10萬。
交通管理模式初現
為了替山東的低速電動車模式正名,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陳清泉、陳立泉和鄭綿平四人曾聯合署名上書國務院,建議優先發展“純電驅動”的微小型、低速、短程乘用車。
楊裕生表示,低速電動汽車決不是電瓶車換個外殼,而是要在有限的重量和空間里進行最巧妙的設計,嵌入先進的電機和電控系統,做出安全、節能、適用、價廉的新型電動汽車。
楊裕生向《IT時報》記者透露,關于外界普遍質疑的低速電動車上牌等問題,目前河北邢臺已經出臺了較為完善的做法。據介紹,邢臺市工信局、發改委、交警支隊和保險業等多方日前聯合出臺《邢臺市低速電動汽車管理辦法(暫行)》。《辦法》規定,對低速電動汽車實行人工登記管理;參照《機動車駕駛證管理辦法》,駕駛人應取得C1以上駕駛證。
不過,目前該辦法僅在邢臺小范圍試行,全國其他城市暫未跟進。業內人士認為,一旦低速電動汽車這一頑疾能夠根除,得以“正名”后的低速電動汽車將跑得更歡。
三問電動汽車發展模式
當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遲遲未能出臺,國家電網和工信部聚焦“換電”和“充電”模式,展開激烈博弈。姑且拋開“神仙戰”不提,中國電動汽車發展之勢雖然蓬勃,但記者仍要拋出三個有待解答的問題。
政府和民間誰發力?從目前來看,政府在電動汽車發展中占據了最重要的位置,以至于產業鏈上下游全都唯馬首是瞻。如果電動汽車產業鏈只能靠政府扶持度日,那么政府肩上的擔子豈不太重,靈活的商業模式也不容易形成。
農村包圍城市還是堅持主流?我國的農村低速汽車市場值得關注,而我國的整體電動汽車技術和產業水平還得在國際主流模式下提升,在更長遠的未來,低速電動車恐將被淘汰。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充電樁已經建了那么多,卻無人問津,是繼續完善基礎設施,還是等待電動汽車用戶的增多?在這個問題上,Better Place和普天海油這樣的大型企業伺機欲動,它們擁有足夠的資金實力和意愿建立起完善的充換電網絡,作為企業,它們的算盤是一個未來的空前龐大的“電交易”市場。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