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月22日,百度發布了2018年Q4財報,以及全年未經審計財報。根據Q1-Q4的各季度財報,以及全年財報,得出下面一系列數據(單位:人民幣,標注除外):
1、2018年營收1023億,增長28%,運營利潤155億,同比下滑1%,運營利潤率15%,低于去年同期的20%;
2、2018年Q4營收272億,同比增長22%,凈利潤21億(3.03億美元),同比下滑50%;
3、2018年Q1-Q4的凈利潤分別為:46億(7.28億美元)、64億(9.67億美元)、44億(6.45億美元)、21億(3.03億美元);
2017年4月19日,陸奇在上海車展上宣布了百度Apollo計劃,在2017年7月份,陸奇在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宣布Apollo 1.0開放平臺正式上線。2017年并不是百度Apollo推出的完整財年,2018年才是百度Apollo推出的完整財年。
01
Apollo后的完整百度財年
從Apollo正式宣布后的這個完整財年的財報,我們可以看到幾個有意思的數據:
1、2018年百度運營利潤下滑,但幅度不大,同比下滑1%,但是,這是在營收增長28%下錄得的利潤下滑;
2、運營利潤率下滑,從2017年的20%,下滑到2018年的15%;
3、Q4營收同比增長22%的情況下,凈利潤下滑50%,凈利潤僅為3.03億美元。
迄今為止,百度并未正式公布任何關于Apollo的營收數據、人員數據和盈虧情況,不過,百度現階段也不應該寄希望于Apollo能夠提供像樣的營收數據和盈利數據,就全球來看,自動駕駛行業尚處于大規模投入階段。
對于類似Apollo的投入,以及造成的財務表現不佳的情況,百度CFO余正鈞表示:“百度業務正在由移動互聯網向智能家居、智能交通、云和自動駕駛多元化拓展,并將堅定持續地投資。我們希望看到這些投資結出碩果,并在未來幾年持續推動百度的收入增長。”
有現金奶牛之后,為了拓展業務邊界,尋求新的增長點,而進行新業務的嘗試,這是大公司的一貫做法。對于百度來說,現金奶牛無疑就是以搜索業務為核心的“Baidu Core,即搜索業務與交易業務的組合”,總營收為783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2%。
這些年來,百度為了開拓搜索業務以外的新業務,也是進行了多次的嘗試,記憶尤深的是2015年,李彥宏豪言壯語的說為O2O豪砸200億元,卻因為大規模的補貼影響到了主業,甚至把百度拖入了最艱難的時候,陸奇入職的時候百度市值只有610億美元,但搜索業務一直為百度提供源源不斷的現金流。
問題在于,百度在Apollo上,還能有耐心持續投入多久?從2017年4月正式宣布推出Apollo開放平臺,到2019年1月的CES 2019期間推出Apollo企業版,掐頭去尾在短短20個月內要將開放平臺進行商業化,原因或許能從百度的財報找到答案。
02
學習對象谷歌與Waymo
百度被認為是中國的谷歌,當時李彥宏創立百度也是主攻搜索業務,在需要融資時候,拿著BP去見投資人,投資人看著這個年輕人,問“如何與谷歌競爭”,在投資人“怎么打得過谷歌的質疑”下轉身離開,哪個機構就不講了,雖然“錯過”了百度,但也都是投資大佬級的存在了。
至于百度搜索為何能起來,這里就不過多去談背后的原因。百度除了學習谷歌做搜索,Apollo也有是學習Waymo的意思,相同的是都瞄準汽車智能化的機會,重金投入自動駕駛領域,不同的是的是Waymo從不對外公布技術,更不用說開源了,Apollo則打著開放平臺的旗號。
但是,谷歌從事自動駕駛領域的時間早太多了,Waymo的前身可以追溯到2009年,谷歌X實驗室的無人車項目,迄今剛好10周年有余,而百度從事無人車應該是2015年前后王勁豪言壯語的宣布自動駕駛要“三年商用、五年量產”開始進入大眾視線。
在百度開始自動駕駛業務沒多久,在2016年底,谷歌進行了架構調整,成立了母公司Alphabet,并且將谷歌業務進行剝離重組,Waymo正是在這個時候進行獨立,獨立后的Waymo,經過兩三年的發展,摩根士丹利予以的估值是1750億美元,Jefferies予以的估值甚至是2500億美元。
雖然估值和市值不能并論,并且Waymo的估值也沒有外部投資者予以定價,最近定價的投資可能是大眾CEO Herbert Diess提議120億歐(約137億美元)收購Waymo 10%的股份,但交易最終沒有成行。毫無疑問,一旦Waymo開放融資,投資者會蜂擁而至,中東的石油美元、孫正義的千億美元愿景基金以及中國的資本都不會錯過機會。
坊間一直傳聞百度Apollo要進行拆分,但是,百度從來都是堅決否認。拆分與否,在百度內部可能也是分歧嚴重。拆與不拆,對百度來說,是兩難的。拆了,百度的想象空間有限,不拆,留不住人才之余還要巨大投入,風險正在加劇。
03
自動駕駛太燒錢加劇風險
雖然百度從未公布過Apollo的財務數據,只能進行橫向對比,對比國外與百度同屬自動駕駛一線團隊的財務情況。
迄今為止,真正完整公布財務情況的自動駕駛一線團隊的是GM Cruise,GM在公布2018財報的時候,甚至把并購三年以來Cruise的虧損情況一并公布:2016-2018,分別虧損1.71億美元、6.13億美元和7.28億美元,總虧損15.12億美元。
在財報分析師電話會上,GM CEO Marry Barra特別提到的是,在2018年Q4,Cruise投入了2億美元,也就是說,Cruise的投入在加大,變得更為燒錢了。此前,車智君曾撰文分析,2019年自動駕駛的軍備競賽,進入了年燒錢10億美元的級別。
百度也從來未公布過Apollo的數據,所以只能引用非官方的數據顯示,人員方面,Apollo包含外包人員(也就是美國的合同工,類似臨時性質)約1900人,其中L4事業部400多人,總人數超過了Waymo950人、Cruise、Uber ATG約1000-1200人的規模。
盈虧數據方面,2018年虧損13億,2019年預計虧損20億,但不確定單位是美元還是人民幣,橫向對比美國的一線團隊,單位極有可能是美元,從2018年財年百度凈利率下滑五個點,對應1023億人民幣的營收規模,就是大約50億人民幣,而Apollo應該是百度目前最大的單一投入項目。
不過,上述的人員規模和虧損情況,都沒有得到百度官方的證實,僅供參考。相比外界的盲人摸象,有著更詳細的Apollo完成財年的2018年財報數據,或許會讓百度重新考慮這個問題——是否拆分Apollo。
對于百度或者對于Apollo而言,拆分或許是更好的選擇。對于百度而言,拆分后就是預防仍需要大投入的Apollo風險不蔓延到主業,對于Apollo而言,拆分后能夠引入外部投資,并且能夠更從容的做相應的期權激勵,留住人才,尤其是大牛。
提一個往事,在2015年底還是2016年初,也是百度最艱難的時候,百度召開了一個投資人會議,目的是向投資人介紹百度的項目,希望得到外部的資金支持,當時車智君以投資人的身份參會,作為行業新人去得比較早,現場人很少,看到李彥宏在彩排試麥,現場燈光還沒完全亮起來,略顯憔悴的李彥宏,在并不明亮的會場,顯得是那么的孤獨和落寞。
所以,真的不妨繼續學習Waymo。拆分后的Waymo,發展速度可謂驚人,估值更是水漲船高,超過1000億美元估值融資對于Waymo來說,應該不是問題,而百度的市值,最新收盤價市值在598.9億美元,比陸奇入職時的610億美元還要低。
再不拆分Apollo,百度可能會重新陷入到當年O2O的泥潭。自動駕駛的戰線之漫長,投入資金之多,即便是當年O2O大戰也不能與之相比,真正的商業化至少在2020年后,要想營收平衡或者盈利要到2025年。
在2019年,如果百度拆分Apollo,也不要覺得奇怪,方式可能是保留車聯網,與同屬于AIG的地圖進行合并,Apollo除了車聯網業務外,拆分出去與被投企業進行合并沖科創板,我們也不要覺得意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