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早已這樣生活了:你發出的每一個聲音,都是有人聽到的,你的每一個動作,除非在黑暗中,都是有人仔細觀察的?!边@是小說《1984》描繪的被“老大哥”監視的“未來生活”。
現實情況是:我們的每一次通話,在攝像頭下的每一個動作,在網絡上留下的每一個腳印,都有人在搜集、儲存、分析。以前,我們不知道誰會如此“無聊”,但今年6月,美國中央情報局前雇員斯諾登的爆料,讓世人知道,我們的信息正和世界各地的個人資料一起,被輸入美國國家安全局龐大的硬件設備里,可以被保存幾十年。
中國是美國監控的重點。而在類似“棱鏡”這樣的美國多個信息監控和挖掘項目的“關照”下,中國近似裸身。
那邊廂,美國的9家互聯網公司在棱鏡項目中大顯身手;這邊廂,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爾、蘋果、甲骨文、微軟——美國的“八大金剛”在中國長驅直入,占據政府、海關、郵政、金融、鐵路、民航、醫療、軍警等關鍵領域,它們與美國政府、軍隊保持著緊密的聯系,美國情報部門通過它們的設備、軟件、網絡獲取信息,也幾乎零門檻。
“棱鏡門”給中國敲響了警鐘。一些國內運營商開始醞釀“去思科化運動”。然而國貨要完全替代美國貨,在關鍵創新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國家級權威信息安全部門也需要盡快建立起來了。
“棱鏡門”和“棱鏡”們
6月,美國人愛德華·斯諾登,成了全球多家媒體頭版上的“英雄”,也成了美國政府欲根據《反間諜法》提起刑事指控的對象。
在安全與自由之間,斯諾登選擇了后者。作為美國中央情報局(CIA,下稱“美國中情局”)前雇員、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的技術承包人,斯諾登通過英美兩國媒體,曝光美國國安局和聯邦調查局(FBI)正在開展一個代號為“棱鏡”的秘密項目,兩家機構可直接接入9家美國互聯網公司中心服務器,挖掘數據以搜集情報。微軟、雅虎、谷歌、Facebook、PalTalk、美國在線、Skype、YouTube、蘋果等9家美國互聯網公司均參與了這一項目。
在“棱鏡”的折射下,中國幾乎“一絲不掛”。美國建立多個監視、信息挖掘項目,通過與政府關系緊密的跨國企業,已經把中國網絡的七經八脈全部打通,電話、視頻、郵件,甚至每一個人的刷卡和旅游記錄,都有可能被一一傳送到美國國家安全局情報人員的***里。
“棱鏡”、“主干道”、“碼頭”、“核子”
“棱鏡”曝光,一石激起千層浪。
***,反對美國引渡斯諾登的要求;美國國家安全局連忙公關,表示該項目在反恐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美國媒體和民眾質問道,侵犯個人隱私算不算恐怖主義?歐盟致信***長,要求對此“迅速”作出答復;與此同時,美國Facebook、微軟兩公司公開表態,美國政府確曾向它們索要過用戶數據,而在此之前,多家互聯網公司語焉不詳,試圖撇清關系。
事實上,“棱鏡”僅僅是斯諾登呈給世界的一道“開胃菜”, 它只是美國監控項目“星際風”的一部分。
“9·11”事件后,美國通過的《愛國者法案》賦予了政府搜集大宗數據的權力。隨后,國安局開始了一項秘密監控計劃,代號“星際風”。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星際風”被拆分為4個項目:“棱鏡”、“主干道”、“碼頭”以及“核子”。“棱鏡”和“核子”以截取內容為主, “棱鏡”主要用于互聯網信息截取,而“核子”則用來截獲電話通話內容和關鍵信息?!爸鞲傻馈焙汀按a頭”規模相對更大,“主干道”以電話監聽為主,而“碼頭”則以互聯網監視為主,兩者皆依賴對“元數據”的處理。
所謂“元數據”可以理解為數據的數據,它能精確揭示通信時間、地點、使用設備、參與者等。有消息稱,美國國家安全局花費了1.46億美元購買***等設備,專門用于存儲元數據。
據美國***報道,上千家科技、金融和制造業公司正與美國國家安全部門緊密合作,向后者提供敏感信息。這些項目的參與者被稱作“可信合作伙伴”。更讓人擔心的是,政府部門搜集的信息不僅用于保護本國國家安全,也用于入侵其他國家的計算機。
美國國安局
能拼出一個人的一生
斯諾登指出,美國情報機構的監控對象覆蓋全球各地,其中,中國是其監控的重點目標。
自2009年以來,美國國家安全局一直在侵入中國內地和香港的電腦系統。斯諾登說,美國國安局的攻擊目標包括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最大的網絡中樞就在香港中文大學運營,其連接了谷歌、騰訊、中國移動等多家網絡供應商)、特區政府公務員、企業和學生的電腦,以及位于內地的電腦系統。美國國安局全球范圍內的網絡攻擊行動超過6.1萬項,針對內地及香港的此類行動數以百計。
“我們(斯諾登受雇公司以及美國國安局)主要攻擊網絡中樞,像大型互聯網路由器?!彼怪Z登說,“這樣我們可以接觸數以十萬計電腦的通信數據,而不用入侵每一臺電腦?!?/p>
除了主動攻擊獲取數據,美國國安局還經常要求眾多科技公司為其“上供”信息。
根據斯諾登公布的證據和美國互聯網公司“坦白”的材料,在2012年下半年,美國聯邦、州及各級地方政府要求Facebook公司提供用戶信息的次數多達10000次。這些資料信息涉及1.8萬至1.9萬名用戶;在去年下半年,美國各級政府部門曾向微軟索要用戶資料達6000多次,這些資料涉及 3.2萬個用戶。
斯諾登并非揭露“星際風”的第一人。2012年,美國國安局官員威廉姆·賓尼在意識到這個計劃的可怕之后,離開了國安局,并向媒體披露了“星際風”計劃。此前,賓尼的職責主要是破譯密碼,并設法將全球范圍內的私人電話和電郵等信息導入安全局數據庫。
賓尼說,這個宏大計劃將電話、銀行、網絡等各個領域貫穿起來,通過抽取每個領域的資料,美國國安局就能拼出一個人的一生,隨著他的銀行交易、旅游行程、上網記錄等信息源源不斷地匯入,美國國安局幾乎有能力描繪出這個人所有的生活細節。
通過接入互聯網公司的中心服務器,美國情報分析人員可以輕松跟蹤互聯網使用者的一舉一動,以及他們的所有聯系人。過去6年中,“棱鏡”計劃可謂“碩果累累”。據悉,目前美國國安局約1/7的情報依賴該項目提供原始數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