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據國外媒體爆料,由于領導層的變動和供應鏈問題等原因,蘋果公司將徹底放棄造車計劃,該項目員工已開始進行裁員或轉移到其他部門。蘋果已經內部低調解散了Apple Car汽車團隊,并重新評估該項目未來存在的價值。這就意味著,蘋果早前宣布的汽車計劃,或將胎死腹中。
據悉,Apple Car團隊解散之后將有120名軟件工程師和數百人規模的底盤研發團隊被裁員,然而,蘋果公司暫時并沒有將汽車計劃“斬立決”,蘋果高層將給予研發團隊剩余核心成員一年的時間繼續該項目,預計其未來的研發重點將轉移至自動駕駛技術和傳感器技術,通過與現有汽車制造商合作,共同開發自動駕駛汽車。
至于Apple Car胎死腹中的原因,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有兩方面。
其一,汽車是一個由數萬零件組成的復雜精密機械,想要研發成功需要解決比計算機、iPhone、iPad更多更多的難題,而且汽車的產業鏈之長也讓蘋果越來越感到難以駕馭,所以被迫夭折。
其二,汽車項目流產也與近段時間頻繁的人事調整有關,Apple Car長期項目負責人Steven Zadesky今年早些時候宣布離職,而自動駕駛專家Bart Nabbe也于8月份跳槽到了新興電動汽車廠商Faraday Future供職,這讓整個Apple Car項目頓時失去了方向,走向慢性死亡。此外,蘋果公司針對供應商的苛刻條件,也使得其很難找到合適的供應商。以上種種跡象表明,蘋果放棄造車計劃是其必然選擇。
蘋果汽車項目團隊在2014年正式成立,報道稱,公司給那些仍留在該團隊的員工一年時間,來證明研發自動駕駛汽車系統的可行性。
2015年9月,《華爾街日報》曾報道蘋果希望在2019年開始出貨蘋果汽車,盡管該公司從未公開表示要自己建造汽車。蘋果曾招聘數十名汽車領域專家,包括從福特和梅賽德斯奔馳挖人。福特工程師Steve Zadesky曾幫助蘋果制造iPhone,以及梅賽德斯奔馳的研發主管Johann Jungwirth都一度供職于蘋果。
如果蘋果能研發出自動駕駛汽車該多好啊,不過也要考慮到消費者的安全性,畢竟“駕駛”也不是件兒戲的事,還是需要蘋果公司好好研究摸索。
蘋果汽車出師未捷身先死 為何迎來這個結局
蘋果的電動汽車計劃早已經成為了公開的秘密。雖然官方一直都沒有正式確認,但人們這兩年來一直都在討論著 Project Titan,仿佛它已經成為了事實一樣。不幸的是,我們還沒能看到蘋果的這款面向未來的產品,它很可能就已無聲消逝了。
蘋果從來都不會公開討論自家還沒有正式發布的新產品,傳說中的“Apple Car”自然也是如此。然而傳聞滿天飛,我們早就已經將它視為了事實,甚至還知道這個開發計劃的名稱叫“Project Titan”—— 泰坦計劃。
人們的自信并非沒有根據。2016 年蘋果的研發預算達到 100 億美元,較之 2015 年有了足足 30% 的增長。業內人士分析說,這表明蘋果正在進行著一個長期的研發計劃,而且此等規模的投入暗示著一次轉型,而非原先以 iPhone 為主的路線。
蘋果憑借什么來轉型,那就是電動汽車了。我們對計劃的具體細節知之甚少,唯一比較能夠肯定的是它可能會在 2020 至 2021 年間發售,采用全電動驅動,很可能以自動駕駛技術為賣點。
從 2015 年早期開始,蘋果就一直在招募來自汽車行業,以及各個相關領域的人才,比如電池技術和自動駕駛系統方面的專家。負責開發蘋果汽車的團隊最開始就達到 200 人,后來已經擴展至 1000 人的規模。
這些新員工此前都曾為福特、通用這些老牌汽車制造商工作過,另外還有來自新興公司特斯拉,A123 Systems,MIT Motorsports 的人才。蘋果從特斯拉頻繁挖人曾經也很受關注,讓后者的 CEO 馬斯克都忍不住出言嘲諷,說蘋果是他們的“垃圾站”。
不僅僅是普通的員工,就連汽車大佬道格·貝特茲(Doug Betts),以及前任特斯拉的副總裁克里斯·波利特(Chris Porritt)這些高管都被吸引加入了蘋果。另外,還有消息稱蘋果在加州的森尼韋爾設立園區,專門為汽車開發團隊準備。這一切,似乎都暗示著蘋果真的要搞大事情了。
出師未捷身先死?
現在在彭博社任職的爆料大神馬克·古爾曼以驚人的準確率聞名,他關于蘋果的那些爆料幾乎全都實現,被譽為是“最靠譜的蘋果爆料者”。然而正是因為這樣,他不久前擲出的“重磅炸彈”就更是讓人心懷不安了 —— 蘋果汽車計劃已死。
早在今年九月初的時候,就有消息傳出稱 Project Titan 將被大砍,從一個涵蓋汽車研發和制造的完整計劃,削減到單純研發自動駕駛系統的純軟件項目。古爾曼確認了這個消息,并且表示問題比預想中更嚴重,該計劃的負責人被上級要求在 2017 年年底前一定要在自動駕駛技術上做出可行的成果來,以此決定整個計劃的未來走向。
據了解,目前已經有超過 100 名曾經為汽車開發團隊效力的員工已經被分配到了其他的部門,或是讓他們自行決定是否離開。不管如何,自從該計劃的新領導人鮑勃·曼斯菲爾德開始負責之后,他就一直在著手重新調整這個計劃,最終決定蘋果將不會追求去當特斯拉的競爭者。
其實也是預料之中
蘋果電動汽車計劃的結局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多多少少也能夠預見到。早在今年早些時候,外媒 AppleInsider 就指出蘋果的總設計師喬納森·伊夫就對計劃的進展表示不滿,而且該團隊已經停止了招聘。
彭博社表示,對于開發汽車這樣一次大型跨界來說,其復雜性已經遠遠超出了蘋果原先的預估。新產品究竟該朝著什么方向發展,這在內部高層中都有長期的戰略分歧,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混亂。另外,這種全新的產品對蘋果掌控供應鏈又提出了新的挑戰,而這些都是它深感難以克服的。
對于汽車制造,哪怕是無人駕駛電動汽車這樣的新概念,蘋果毫無疑問也是缺乏積累的,這從蘋果一直在招聘業界的相關人才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汽車研發并不比其他的消費級電子設備,除了新銳的智能技術外,傳統的部分很難在短期內吃透掌握,比如空氣動力設計,懸掛,材料選用等等??缃缫幌伦涌缌四敲创螅宜€肩負著轉型的重任,蘋果的束手束腳也是可以理解的。蘋果汽車曾預計在 2018 年推出,之后“跳票”到了 2020 至 2021 年。
正因為這樣,鮑勃·曼斯菲爾德掌管 Project Titan 之后就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讓計劃返回公司更為熟悉的領域,專注開發自動駕駛系統,并將技術提供給那些合作伙伴。車載軟件方面蘋果已經有了 CarPlay,它對于汽車業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滲透和存在感。
逃離泥潭
蘋果汽車計劃的全面縮水毫無疑問是一次挫敗,但這對于公司來說也并非全是壞事。從那些相關傳聞的反復中,我們就能夠看出蘋果的舉棋不定。對于這樣一個有可能會讓自己深陷泥潭,需要繼續投入大量成本的項目,及時抽身離開也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
通過 CarPlay,蘋果已經和業界那些老牌的汽車制造商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而后者在如今這個智能時代對輔助駕駛、自動駕駛這些技術又有著非常實際的追求。通過為這些極具影響力的大廠提供先進技術,蘋果同樣能夠獲得利益。
蘋果確認將在日本橫濱設立新的研發中心,其目的主要是針對人工智能的研究。庫克在最近的采訪中表明了自己對于人工智能技術的重視,表示這是公司未來的依托。我們現在仍不清楚蘋果將會去如何發展這類技術,但庫克承諾它將是“完全不同”的。
庫克希望能夠讓蘋果產品成為用戶生活中的一部分,要達成這一點,可以提供個性化體驗的人工智能是必須的。庫克稱蘋果將以各種方式去投資這項技術,可以想見自動駕駛也將會是其中之一。如果未來我們的生活真的離不開蘋果設計的服務,車內也都是它打造的系統和智能技術,那么這個成就也一點不遜于一輛完整的蘋果汽車。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