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了在半導體制造過程中使用的酸和堿溶液從硅片表面去除粒子。結果表明,堿性溶液的顆粒去除效率優于酸性溶液。在堿性溶液中,顆粒去除的機理已被證實如下:溶液腐蝕晶圓表面以剝離顆粒,然后顆粒被電排斥到晶圓表面。實驗結果表明,需要0.25 nm /min以上的刻蝕速率才能使吸附在晶圓表面的顆粒脫落。
介紹
由于半導體器件正在追求更高水平的-集成度和更高分辨率的模式,ET清潔技術對于重新-移動硅片表面的污染物仍然至關重要。在1970年提出的RCA清洗工藝作為一種濕式清洗技術在世界各地仍在使用,以去除晶圓表面的污染物。雖然RCA凈化-過程中,NH4OH-H2O2-H2O溶液對-顆粒的去除效果非常好,但其顆粒去除機理尚不完全清楚。
實驗
采用五英寸CZ(1,0,0)晶片進行粒子吸附實驗。天然氧化物首先在0.5%的HF溶液中從晶圓表面去除。然后將晶片浸泡在含有顆粒的各種溶液中10分鐘,然后沖洗和干燥。天然氧化物在晶圓表面形成后,再在0.5%的HF溶液中移動,然后清洗和干燥。
審核編輯:湯梓紅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相關推薦
半導體濕法刻蝕過程中殘留物的形成,其背后的機制涵蓋了化學反應、表面交互作用以及側壁防護等多個層面,下面是對這些機制的深入剖析: 化學反應層面 1 刻蝕劑與半導體材料的交互:濕法刻蝕技術
發表于 01-08 16:57
?324次閱讀
8寸晶圓的清洗工藝是半導體制造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它直接關系到芯片的良率和性能。那么直接揭曉關于8寸晶圓的清洗工藝介紹吧! 顆粒去除清洗
發表于 01-07 16:12
?109次閱讀
等離子體刻蝕和濕法刻蝕是集成電路制造過程中常用的兩種刻蝕方法,雖然它們都可以用來去除晶圓表面的材料,但它們的原理、過程、優缺點及適用范圍都有
發表于 01-02 14:03
?280次閱讀
芯片濕法蝕刻工藝是一種在半導體制造中使用的關鍵技術,主要用于通過化學溶液去除硅片上不需要的材料。 基本概念 濕法蝕刻是一種將硅片浸入特定的化
發表于 12-27 11:12
?209次閱讀
一、濕法腐蝕在碳化硅襯底加工中的作用與挑戰
濕法腐蝕是碳化硅襯底加工中不可或缺的一步,主要用于去除表面
發表于 12-27 09:54
?276次閱讀
包括濕法清洗、等離子體處理、化學溶劑處理以及機械研磨等。以下是對芯片濕法刻蝕殘留物去除方法的詳細介紹: 濕法
發表于 12-26 11:55
?335次閱讀
、濕法刻蝕過程中,使用的化學溶液與待刻蝕的晶圓材料發生化學反應,將固體材料轉化為可溶于水的化合物。這種化學反應需要高選擇性的化學物質,以確保只有需要去除的部分被刻蝕,而其他部分保持不變。 2、在刻蝕
發表于 12-23 14:02
?318次閱讀
本文簡單介紹了芯片制造過程中的兩種刻蝕方法 ? 刻蝕(Etch)是芯片制造過程中相當重要的步驟。 刻蝕主要分為干刻蝕和濕法刻蝕。 ①干法刻蝕 利用等離子體將不要的材料去除。 ②
發表于 12-06 11:13
?496次閱讀
光刻膠作為掩模進行干法刻蝕或是濕法腐蝕后,一般都是需要及時的去除清洗,而一些高溫或者其他操作往往會導致光刻膠碳化難以去除。
發表于 11-11 17:06
?716次閱讀
本文簡單介去除晶圓表面顆粒的原因及方法。
在12寸(300毫米)晶圓廠中,清洗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工序。晶圓廠會購買大量的高純度濕化學
發表于 11-11 09:40
?511次閱讀
在電子制造領域,PCB板(Printed Circuit Board,即印制電路板)作為電子設備的基礎組件,其質量和性能直接影響著整個產品的穩定性和壽命。而PCB板的清洗過程,則是確保產品質量的關鍵環節之一。本文將深入探討PCB板的清洗過程及其作用,揭示那些決定產品質量的
發表于 09-25 14:25
?1037次閱讀
激光洗模機能夠有效地解決模具清洗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提高清洗效率,降低清洗成本,是當下模具清洗的利器。激光洗模機采用激光技術,在清洗過程中能夠
發表于 09-03 10:00
?349次閱讀
和電子設備中存在的集成電路的工藝。在半導體器件制造中,各種處理步驟分為四大類,例如沉積、去除、圖案化和電特性的改變。 最后,通過在半導體材料中摻雜雜質來改變電特性。晶片清洗過程的目的是
發表于 04-08 15:32
?2086次閱讀
效率和更好的清洗效果。
2. 環保性:超聲波清洗機在清洗過程中無需使用化學清洗劑,只需使用清水或少量專用清洗劑即可。這大大降低了
發表于 03-04 09:45
?1467次閱讀
的顆粒。與傳統的濕法和干法清洗方法相比,二氧化碳雪清洗具有以下優點:高效清洗:二氧化碳雪清洗能夠
發表于 02-27 12:14
?234次閱讀
評論